5月下旬的一个周五接到这个采访任务,心底隐隐生出一点点挑战感。与马海涛教授电话约访时,他正在为04级研究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在得知这次采访时间非常紧迫后,马教授与我约定在周六早上接受采访。
当我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财政学院院长办公室时,马教授已经在工作了。除了窗外温和的阳光和校园里惬意安闲的脚步,这间办公室里似乎与周六无关了。办公桌上堆放着的文件,繁忙的身影,简洁的语言,忙碌的气氛与我设想中的采访不尽相同。
采访从马院长简洁而直接的问题开始——那一刻倒像是我在接受采访——“那么,你是准备写些关于什么方面的事情呢?”预期外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的大脑在那一刻里变成空白,准备好的采访大纲无影无踪,只有一些片断不断地闪现在脑海里。
师哉、士哉,成果斐然
百度,马海涛。
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财政部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财政学会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围人选。
1991年4月开始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任教,先后主讲过《财政学》、《国家预算》、《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公共支出分析》等课程。
2000年、2001年两次赴台湾东吴大学、台北大学、政治大学、逢甲大学参加海峡两岸租税等专题研讨会,2002年赴越南河内财会大学参加财政改革研讨会,2001年、2002年赴日本高千穗大学等参加'中日财税制度比较合作研究',2001年赴俄罗斯、乌克兰参加财政体制改革研讨会。
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理事、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财政学会副秘书长、新疆财经大学、河北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山东财政学院、云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科研课题:《公共支出效果评价》(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问题研究》、《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地方财政体制问题研究》。在财税理论与政策研究领域,一直致力于跟踪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保持站在学术前沿。在《财政研究》、《财贸经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含英文论文一篇);出版个人学术著作1本,主编学术专著2部,副主编学术专著1部,合著或参与撰稿学术专著5部。曾主持财政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等重大课题研究,主持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等项目研究;同时,核心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课题8项。获得中国财政学会优秀论文奖5项。
殊荣在身,我依然无法从眼前的马教授脸上看到一丝骄傲的颜色,如我父亲一般年纪,简约的装束,一副普通的眼镜下流露出温和的神情——平日里的马院长应该就是这般模样的吧——智慧的,平和的。
教研并举,德艺双馨
作为一位教授,教书育人亦为天职。
“每当看到一批又一批学生走进校园,他们身上的青春与灵动,让我感到兴奋,他们眼中求知的目光,让我感到振奋;每当一批又一批学生离开校园,他们的自信自强又让我看到了希望。看着学生们的成长,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感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自豪。”关于教师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马海涛教授如是说。
在学生培养方面,马海涛教授除了拥有一份火一样的热情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明确基本的理论方向是马海涛教授搞好日常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前提。面对众多学科流派纷杂的局面,许多高校教师难以辨别真伪,区分良莠,甚至不顾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局面,盲目崇拜西方的某些理论,在课堂上无意识地误导学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带来了隐忧。对此,马海涛教授态度明确,始终坚持教学实践的正确理论方向,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日常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地位。
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马海涛教授还坚持“教、学创新”,他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他说:“教育活动面对的课题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是创新性教育的中心。”
作为一位学者,钻研学术乃是根本
作为在我国财政学界颇具影响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马海涛教授深知时代进步,知识更新对一名合格高校教师带来巨大挑战,忧患意识、主动学习也就成为其个性中的一个鲜明亮点。为保证能够教授给学生最新、最前沿的财政理论和财政政策,马海涛教授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将绝大多数的时间投入到各类科研和学术交流中,同时还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各类财政政策的制定,在科研实践中细心检验各类财政理论的正确与得失,善于总结,善于抽象,确保能够教授给学生有操作性,能够适用中国国情的财政理论。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各类课题和政策咨询过程中,是马海涛教授将日常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另一项重要内容。许多研究生,包括部分本科生参与了马海涛教授的课题研究和政策咨询项目,从中加深了对课堂理论的理解,有机会在实践中对各类理论进行检验。
用自己的无限爱心换取学生的爱心无限,用自己的正直换取学生的为人正直,用自己的渊博知识换取学生的知识渊博。这是马海涛教授对于“老师”这一名词的深刻认识,也正是他在教研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因为有创新,社会才不断进步;因为有教育传递着人类的文明,创新才有了不断的源泉,因为有翅膀,鸟儿才能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