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谈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发布时间:2005-11-02 来源:金融学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8月26日颁发的中发[2004]16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作为中央财经大学一名从事多年学生工作的班主任,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重要文件。

中央下发学字头文件,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特别是为了该《意见》的贯彻落实,教育部同时出台了十七项配套文件,此举已明显地表明了中央对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辅导员,我深刻体会到了做学生工作的酸甜苦辣,在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迷茫、有怨言、有欢笑、有泪水。过去我对自己的工作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上去认识,把自己捆绑在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摇篮的“保姆”位置上,整日忙于日常的管理任务,工作劳累,只是为了护理大学生,别出意外事故。对照中央16号文件的要求,便明显地看出自己存在不小的差距。班主任应该从原来的保姆型解脱出来,用理论知识、专业技巧等科学的方法去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高屋建瓴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在学习中央16号文件之后,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第一, 面对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以“服务学生”为宗旨。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对一个班的日常学生工作负全面责任,无论是对一个集体的发展还是学生个体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学校管理心理学认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模式有三种类型:专制型、民主型、放纵型。专制型管理模式属“政工干部”的工作模式,民主型是一种比较理想模式,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正确的价值观。放纵型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任学生自由发展,学生的成长好坏与班主任无关。采用“民主型”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大学班主任所推崇的。而民主型管理模式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遵循“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现代大学生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学生们要求平等说话、被尊重的权利。越是专制的、命令的、灌输的越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在工作中要弱化老师的管理职能,增强老师的服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针对学生逃课这一现状,在我刚刚担任班主任时,我会经常抽查点名,对无故旷课的学生进行点名批评,甚至要求写检查或综合测评时扣分,后来我发现这样作无济于事,对于那些经常旷课的学生来说仍然是一如既往。于是我在工作中转变了态度,了解学生旷课的真实原因,如果确实有比上课更重要的事,我同意学生不去上课。另外,为了学生不再旷课,我主动提出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并积极为他们提供服务。这样,同样的工作中由原来的命令强制转为服务理解,取得的效果明显不一样,后者更加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约束性,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第二, 面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以“引导学生”为原则。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思想的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的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为我们指明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和工作方向,面对这种现状,班主任在作思想工作时凭借空泛的大道理学生是不可能接受的,大学生已基本具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一些社会现象、热点问题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同时,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逆反心理又极其强烈,不能够使其信服的言语、观点他们很难接受。所以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就要讲究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在平常的小事情中就要加强引导,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思想教育中,要少灌输、少强制、少要求;多探讨、多交流、多引导。比如大学生恋爱问题,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来分析,这已经不是一个让不让、管不管的问题。根据我的观察和经验积累,受恋爱问题困扰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乃至影响心理健康的学生不在少数。但传统教育思想使得老师们不能主动就这个问题向学生提供帮助,而学生更不会在遇到恋爱问题时主动向老师求助,班主任有责任消灭这样的“禁区”,让一切问题变得透明。

第三,面对学生心理问题,以“沟通交流”为重点。

专家声称,大学生处在人生第二次“断乳期”,在生理和心理层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旦处理欠妥,就会引起不可忽视的社会危机。

现代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长辈的宠爱,老师的表扬,一直走得很顺。就读大学对于他们而言是第一次独立地生活,面对集体生活,他们在人际交往上可能过于自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够;面对优秀的群体,他们虚荣心强烈,无法正视落后的自己;面对暂时的失败,他们耐挫能力缺乏,对一些细小问题无法进行冷静处理。同时,面对就业的压力、社会竞争的压力,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对事务的看法容易偏激,比较容易导致心里疾病。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观察,经常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对一些“三困”学生(经济上困难、学习上困难、心理上困惑)、比较内向的学生或者行为突然有一些变化的学生,要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帮其分析原因,找到最佳学习方法;对经济上困难学生要努力为其创造勤工助学的机会,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对情感上有问题的学生,要更加耐心疏导,以朋友的身份,现实的说法帮助他们摆脱痛苦。

第四,面对学生行为举止,以“行为示范”为关键。

育人是一项具有政治倾向和道德伦理性的实践活动,因此任何一个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在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角色。作为班主任就更加责无旁贷。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善于观察和思考,他们不但看老师怎么说,更要看老师怎么做。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工程师更注重的是实践,既要会说,更要会做。要做好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要探索到达他们心灵的途径。在高科技的现代信息社会,大学生们通过各种媒体听到的已经很多,他们更需要的是行为上的楷模。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世范”;既要有专业水平,还要有品格、有人格,用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工作列于首位是势在必然。对大学生而言,班主任首先要是一个指导者,能在思想上指导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方向上引领大学生。只有站在这个高度上,才能逐步地锻炼大学生自身的能力,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和时代脉搏,把握住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发展和培养。因此,班主任必须注意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立于时代的前沿,给大学生的发展领航。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便不足以服人,就无法树立自己的威信,无法在大学生中形成一种理想效应,影响工作的正常、优质进行。如果没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就不能很好地多方面地引导大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完善大学生的特性。做班主任应有这样的人格魅力:学高为师,德高为表,在政治上,你是旗帜;在学业上,你是导师;在品行上,你是典范,在情感上,你是朋友。班主任要从纵向和横向的高度上去把握大学生,及时而有预见性地看到他们将来面临的问题或者最近将会出现的问题,要走在学生前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引领学生思想健康积极的发展。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