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高校陆续开学,2005届大学毕业生第二轮求职高峰即将到来。来自本市部分高校的信息:今年毕业生市场人才需求较旺,不少学生已怀揣好几张录用通知单。同时,“两极分化”明显,一些学生连就业意向都没有。
名校学生就业形势明显比去年旺。复旦、交大目前接收到的招聘毕业生岗位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0%—20%。从去年11月至今,到复旦招聘的用人单位有1400余家,180多家在校内举行了小型招聘会。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需求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通信、计算机、经济、管理、机电、建工、日语等专业学生就业行情看好。
从首轮就业情况看,毕业生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好,性格随和谦虚,在应聘中颇受青睐;而成绩欠佳,或性格过于内向,不善于表达,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后一种学生该如何应对第二轮就业竞争?一些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分析,这部分学生分别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刚性”,认定自己要进大企业,要获得较高薪酬,不肯降低标准。有的看到周围同学进了理想的单位,更打定主意,找不到“好单位”宁可不就业。其实,这类学生应及时调整心态,正确看待第一份职业。第一份职业不仅是为了求生,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训练,这种训练是个人今后得到更好岗位的台阶。
另一种是消极心态,有的学生求职受挫后,索性天天在家上网、打游戏,以此逃避压力;还有的把找工作的“重担”交给了父母。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应该帮助他们正确定位、提高就业能力、重树信心。
据业内人士分析,在三、四月份的第二轮招聘热潮中,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外省市单位将唱主角,尚没就业意向的毕业生要尽快找准坐标、放宽眼界、抓住机遇。需提醒的是,今年参加考研的毕业生很多,在前一轮就业潮中他们处于“游离”状态。3月初考研成绩公布后,考研失利的学生应尽快调整心态,积极投入到就业中去。高校也要对这部分学生做好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