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楠,2001级金融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曾在校内外学术、文艺、体育多个竞赛中获奖。有着丰富的实习经历。
随着冬日的临近,大四同学结束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开始了自己踏入社会的“第一次”尝试——实习。只听食堂里,楼梯间充满了大家谈论实习的声音,为此,本报记者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采访了有着丰富实习经验的马楠同学。
记: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能先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实习经历吗?
马:我的社会经历比较多。有关学业或者说是就业方面的主要是在新疆证券北京市营业部和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中心医院(廊坊市)财务部实习。
记:同学们最关心的是怎样联系实习单位,您的实习单位是怎样联系到的呢?
马:像新疆证券,我是它的客户,而且交易额比较大,平时在客户中的口碑又比较好,当我向他们提出实习请求时,比较顺利地被接受了。所以,在这里,我也想告诉大家,实习单位有时候不需要太刻意地寻找。
记:您实习时每天都具体做些什么工作呢?
马:多数实习生或许都苦于实习时只是做些杂务,因为我在那里的口碑比较好,他们又了解我的专业就是金融,所以我接触到了很多实务。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整理客户资料,要知道这些都是保密的;撰写股评;为散户解答问题,“诊股”等。
记:您也提到很多大学生实习都只被分派做一些杂务,所以很多人对于实习都持一种比较消极的态度,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马:实习生做杂务,这已经是社会上定型的惯例,我们改变不了。我也觉得这无可厚非,而且真正做好杂务也是展现人的“风格”的地方,试想一个连“最杂的杂务”都做不好的人还能做些什么。然后,你可以委婉地向你的实习主管表达你的愿望“我的能力不止这些,我还能胜任其它的工作,如果您不信,请给我个机会让我证明给您看吧。”我想所有的人都是欣赏这样有勇气而又上进的年轻人的。
记:还是这样一个问题,大学生去实习,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去做简单的工作甚至是杂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实习流于了一种形式,实习没有必要。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马:大学生是一定要去实习的!
首先,我对实习的定义是用实践去接触社会,从而进一步指导你的学习与生活。诚然,我们在大学中学到很多知识,这些知识很高深,很专业,但却不一定是最实用的。我记得我曾看到一篇调查报告,说工科学生本科四年所学的知识只有5%—7%能够用到实际工作中。我们学校,专业性比较强,会好一些。但是什么是最实用的知识只有社会才能告诉你。大学学习是自主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应该选择知识去学习。所以,实习不要等到大四才去做,大一、大二、大三就要逐步地有目的地去实习,以实践来指导自己的知识学习。
再次,更重要的是实习是难得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大学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热身。我们在大学里也许已经感觉到一些利益冲突,但大学还毕竟只是大学,当你步入社会后,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人的社交活动圈比较固定,你会发现利益冲突会更加集中,人们之间朋友的关系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上级下属的概念。我们应该通过实习先去学会适应社会,适应社会压力,承担社会责任感。
还有,实习能帮助我们找到理想定位。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一个拓展训练,说在两棵树之间用绳子结成网,网中有大小不一的洞,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从洞中钻过,每个洞只能钻一次,所以团队的成员必须先找出适合自己的洞。这让我感触很深,一个团队要想实现整体的目标需要每一个成员找到自己的合适定位。实习就能很好地帮助你找到并调整内心定位与社会定位之间的差距。
最后,我要说的是实习不仅仅是就业的准备。它与平时的学习活动,学生工作是一个教学相长,提前受益,相得益彰的过程。你也谈到了我是一个很优秀的采访对象,即兴说话的能力很强。其实,以前这种能力我也是不具备的,但在多次的实习过程中我注意锻炼积累并也因此得到重用。
所以,我觉得实习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怎样处理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性格和过程中意志的转变。
记:您有着丰富的实习经历,在这么多实习之后,您觉得我们在学校中获得那些知识素质在工作中最有用?我们又缺些什么?
马:与其他学校对比来看,中财的课程设置很科学,实务性很强,在实践工作中指导意义很大,所以要学好专业课。还有在大学中应该有目的地培养自己过硬的待人接物,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处理文字的能力。
至于欠缺的我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承压能力。在学校里与在社会上做同一件工作所承受的压力简直是天壤之别,不同的压力下工作状态显然也是不同的,我们要学会承受压力,缓解压力,释放压力。
记:聊了这么多,我对实习生活真是充满了好奇,您能给读者讲几件实习中令你难忘的事吗?
马:没有!每一天都很难忘,每一件都很难忘。与学校里千篇一律的生活不同,社会中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难忘。
记:那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请您用一个词总结一下自己的实习经历吧?
马:珍贵!是的,珍贵。人生最珍贵的是经历,尤其是这种充满挑战的社会中,挫折中,机遇面前成长的经历。真的,很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