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校园讲座风——我们如何追随?
发布时间:2004-11-30 来源:2004年11月30日 第30期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开学至今举办的大小讲座已不下50场。讲座题材五花八门,大致包括经济管理、金融市场分析、国内外时政分析、创业成才之道、外语培训及留学咨询、就业和考研指导等。面对这股强劲的的讲座风,同学们作何选择?笔者就此在校园里进行了采访。

“大一的时候是逢讲座必听的,现在是越来越‘挑’了。”信息系大二的张同学告诉记者,“至于怎么‘挑’,首先看主讲人是谁,再看他讲的题材是什么。我想选择讲座和挑选修课一样,是挑人不挑题材。主讲者的吸引力很重要。”对于讲座本身而言,很难每次都请到知名人物,所以主讲者多为素未谋面的人,针对这样的讲座,大家是如何选择,记者就此采访了中文系大二学生小崔。“讲座主题的吸引力是影响我选择讲座的首要因素,虽然我也深受名人效应的影响,但那毕竟是少数。去听那些不知名人士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她提到,“有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人,在当众演讲时却不能够吸引观众,很可能就是所讲话题激发不起大家的兴趣造成的。那样还不如不去听,以保留心中对他的美好印象。”

对于那些以系列形式推出的讲座,同学反应也不尽相同。一位大三财政学专业的王同学谈到:“系列讲座听一两场就够了,很多地方都是重复的,只是换了个人罢了。”而大三金融学专业的刘同学告诉记者:“应该多推出系列讲座,最好是各系建立自己的系列讲座,把讲座不断精品化,逐渐创出中财讲座的品牌来。”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就讲座质量进行调查,认为讲座质量“太差”和“很好”约各占一成。而不少同学强调“好讲座多多益善”,“不是讲座太少,是好讲座偏少”。

对于讲座质量的定位,也是众说纷纭。首先,受到名人效应的影响,这类讲座在未听之前已经被潜意识所接受,如果这位“名人讲演幽默风趣、举重若轻、干脆利落,能迎合听众口味,……”那无疑会立刻升级为最受欢迎的讲座了。比如11月15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被提名为2004年度十大召唤时代精英男性)来我校作讲座,偌大一个学术报告厅被挤得水泄不通,过道上、门口、窗口凡是能站人的地方都已不再有空隙。讲座结束后同学都表示极为满意,并且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类似的讲座。其次,在财经大学开讲座,讲座的内容绝对成为评价其质量的重要参照。经济类、金融类以及外语类讲座反应较为强烈,同学多称:“这些讲座质量较高。”而一些人文类讲座无奈门庭冷落、并不叫座,名人效应也似乎失去其强大力量。对于这类讲座很多同学表示:“不感兴趣,没什么用。”“没听说过,没什么意思。”显然,这自然就被定位在“质量很差”的行列里了。

校园讲座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一所大学的人文精神。讲座本身就是“通识教育”和“百家争鸣”的近义语。大学的动人之处——知识与生命热情赖以融合的关键,在于大学能够给我们更多选择,更多自由。

大学校园里的讲座风,任由我们追随,我们要以兴趣为翅膀,才能飞到我们理想的地方。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