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资金扩容是全流通的前提 访中央财大教授贺强
发布时间:2004-11-16 来源:证券时报

近日,如何在国有股减持和流通中保护流通股东权益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贺强表示,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国有股减持和流通进行总体设计,要将国有股减持流通和股市资金扩容结合起来,进行股市融资制度的改革。否则,保护流通股东的权益就无从谈起。(准确捕捉股票上涨的第一天!进入…)

股市资金必须保持平衡

贺强认为,国有股减持和流通的本质就是股市的扩容。因此,为了在股份全流通过程中保护流通股东的权益、避免股市大幅波动、保持股市资金的平衡,首先要改革股市的融资政策。

如何改革股市的融资政策?贺强表示,要积极拓宽合规资金进入股市的渠道,同时保持融资政策的一贯性。他说,目前股市外围资金很多,但投资者对股市缺乏信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股市的融资政策一贯多变。1999年和2000年,国家为股市开通了很多融资渠道,如开放股票质押贷款、允许券商进入银行间拆借市场和做回购业务,允许企业法人买卖二级市场股票等,促使各路资金通过多种方式进入股市。但后来在清查违规资金时却宣布很多资金的进入是违法的,致使投资者失去信心。贺强认为,中国股市最关键的问题是融资问题,股市融资要制度化、法律化,融资政策要保持一贯性和稳定性。

“股市的融资政策还必须统一化、透明化”,贺强说。他认为,以前推出的股市融资政策存在分散化的特点,如股票质押贷款,一家银行对一家券商或投资公司,缺乏融资透明度,也难于管理。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使从货币市场进入资本市场的资金一目了然。贺强建议,在这方面可以向美国学习。美国在从1933年到1999年长达66年的分业期中,一直保持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流通,其中一个重要的资金流通渠道就是设立专门的融资融券公司,并制定专门的法律来制约它。该类公司既非银行也非券商,但它可以从货币市场融得资金再注入资本市场。

这样,监管部门可以随时掌握股市的融资动态,便于管理,还可据此进行宏观调控。否则,股市融资渠道混乱,很多人打擦边球,使违规资金进入股市,政府一会儿托市一会儿救市,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推行大股东回避制度

贺强认为,在国有股减持和流通过程中,一个能够有效保护流通股东权益的措施是:在召开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对类似国有股减持这种重大方案进行表决时,第一大股东应该回避,让流通股东来表决决定。他说,有的专家称这一方案为“一招致胜法”,香港在资产重组并购中就有大股东回避制度。另外,在减持中也要更多地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贺强建议,要彻底改革独立董事制度,可以成立全国性的独立董事协会,对独立董事统一管理,上市公司需要独立董事时可由协会统一委派,这样就可以避免独立董事受制于上市公司的现象出现。

解决一股独大问题

贺强说,现在政策允许外资购买国有资产,购买价格下限很低。政策还允许民营企业参与国有股减持。这样就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外资以极低的价格拿到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后,未来或许会按比协议价格高很多的价格实现流通变现,这就存在获暴利的可能。另据调查,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国有股减持或资产重组控股上市公司后,为收回成本并获得更大利益,利用大股东地位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把上市公司看成一个桔子拼命榨汁,最后还要以上市公司的空壳做抵押去银行作担保圈钱。

不仅如此,由于国有股减持并不等于国有股流通,因此,不管国有股减持最终减持到谁手里,依然改变不了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状况,只不过由国有股一股独大变成了民营股一股独大或外资股一股独大。贺强建议,要想使上市公司真正的转企、转制,除了国有股减持之外,还必须实现股份全流通,否则证券市场就不能得到健康发展,流通股东的权益也得不到彻底的保护。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