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众学者云集我校 共论我国经济形势和政策
发布时间:2004-10-30 来源:2004年10月30日 校庆专刊

本报讯 10月14日,作为庆祝我校建校5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办的题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梅阳主持会议,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张汉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国家税务总局培训中心主任程永昌等部分在社会上和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校友及姜维壮、王佩真、李健、汤贡亮、孙国辉、马海涛、齐兰、刘扬等我校著名教师与会。校党委副书记李玉书、倪海东、副校长李俊生、王国华、原校长王柯敬、原副校长姚遂出席会议。

财政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姜维壮教授首先发言,他认为,当前我国财政工作面临两个重要课题,一是要强化依法理财、完善民主监督。这在国家的宪法、法律中都有规定,是中央领导最近在各大会议上强调的,是当前社会形势和国家政治业务、廉正建设的关键,是引导社会舆论、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工作中,我们不能单纯强调行政监督,而忽视了立法监督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二是建立科学理财观。其基础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依据是科学世界观,着眼点是科学全局观,立足点是科学效率观,社会目标是科学人本观,运用准则是科学政治观(民主与法制),其历史使命是要促进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针对当前导致我国经济过热的诸多因素做了深入分析。他认为,今年经济过热的迅速缓解并非得利于央行的货币政策,而在于土地政策。今年年初,政府做出的冻结半年土地使用权的决定在这次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半年之后,解冻了土地使用权,各种项目会不会变本加厉地上马?出现又一轮经济过热?这一点很值得担忧和思考。

《金融时报》记者卓夫首先介绍了中国的金融体系、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突破,重点介绍了作为中行和建行股份公司发起人的汇金公司的作用及未来发展方向。他预测汇金公司可能成为中国一个超级投资控股机构,催生出适应中国国情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另外,除了维持国内外收支平衡,汇金公司还可以投资国有银行,它可能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前身,成为新一代相对独立的投资管理机构。另外,国家外汇储备职能也应发生变化,目前,为了保证我国的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国家主要将外汇用于购买外国的国债,而当本国内部需要使用外汇时,又存在很多障碍,今后,国家应该适当放宽外汇的适用范围,不仅能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还可投资于国有银行等。

王柯敬教授向大家讲述了所在课题组今年对部分国有企业实地调研的成果,并提出对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一、产权改革应遵循经济原则,从企业未来的发展来判断企业的价值,不能仅用账面价值判断。二,企业改制实现方式既有股份制也有优势企业兼并,企业改制成功的条件包括:1)企业能走出困境并有所发展2)职工队伍基本稳定,收入稳步提高3)离岗、退休职工能得到合理安排4)经营者能平等待人,改制过程公开透明。三,要辨清国有资源转移的价值和企业经营收益的边界。

金融学院王佩真教授从本次座谈会的题目入手,向与会学者提出两个问题让大家共同思考:一、众所周知,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但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很好,金融形势却很严峻,这是为什么?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两个重要手段,但二者谁的作用更大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她很希望各位学者能在这两个问题上发表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则就今年我国的外贸情况做了介绍。今年1至9月,我国的进出口总值达到了11000亿美元。仅9月份便达到了1066亿美元,这是我国多年来首次月进出口总值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中国在世界贸易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同时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经济磨擦逐渐加剧、资源对外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等。他认为,大国的经济应以内需为主、外需为辅,中国应该及时调整出口战略及指导思想,深化内需,调整国际收支结构以及政府职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指出了当前和未来几年中国需要关注的几个国际问题。一、石油价格的上涨。二、美国的双赤字加剧,美元汇率进一步走弱,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定时炸弹。三、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影响增大,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对全球的经济增长率贡献巨大,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能否实现“经济软着陆”。贸易方面,全球商品价格出现新一轮的上涨,多边贸易谈判前景不容乐观,三是美元汇率对中国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国际金融市场上,美联储加息及各国利息的上调,对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和资本流向产生很大影响。

财政部研究所研究员于中一指出,中国经济要慎言“过热”。不可因为几个方面的投资规模大一点、资金多一点就认为经济全局过热。而且,在防“热”的同时,更要治“冷”,因为我们所谓的“热”并不均衡,在房地产等行业很“热”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及农业的发展则相对较“冷”。同时,因为全国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不是一个政策就能覆盖得到的,宏观调控要有力度,但不能一刀切,市场和政府要应共同发挥作用。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