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年春华秋实,五十五载桃李芬芳,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创办的第一所新型财经院校,中央财经大学历经风风雨雨,逐步发展成为今天一所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
尤其是近五年来,在教育部领导、广大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下,我校经历了建校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学校秉承“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按照“办好让人民满意的中央财经大学,创建有特色、多学科、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宗旨,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成为国家培养经济管理等方面高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回顾五年,自2000年划转教育部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无法通过这小小的版面,将学校几年来的发展成果全部罗列出来,只是试着来勾画出大致的发展概况,让每一个中财人感受近年来学校发展的巨大变化。
各级领导亲切关怀
学校自2000年划转教育部后,得到了中央领导、教育部领导及社会各界的悉心指导与关怀。
2002年9月26日,国务委员,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来我校考察调研。在考察时,她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并强调,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财经类大学一定要培养通晓国际财政金融运行规则的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对财经专业方面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同时要密切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实践,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中央财经大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面临的挑战也很突出,一定要抓住机遇,办出特色,争创学科建设新成绩。
11月23日,教育部部长周济来学校视察。在视察时他着重指出,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此大背景下,社会上必当会进一步加大对财经政法类人才和知识的需求,作为中央财经大学,应该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开拓新世纪中央财经大学教育教学事业新局面。
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更加坚定了我们朝既定的目标前进的信心,有了更加坚定的支持,我们会更加一往直前。
学科布局快速发展 学科结构不断优化
学科是办学的基础,是学校发展的源泉。我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紧密结合的学科建设特点。在逐步完善学科专业设置结构的基础上,学校采取措施加强学科专业的质量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带动教学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数年前,学校就开始着手重点学科建设工作。
目前,学校现设有5个学院、9个直属系和21个科研机构;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5个学科门类中有31个本科专业,29个硕士点及工商管理硕士(MBA)和会计硕士(MPAcc)两个专业学位培养权,1个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有15个博士点,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一批校级重点学科。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以来,我校教师先后发表各种科研成果8760项、科研项目387个,共计总数9147项。其中出版了718部著作,1436本教材;发表论文6683篇,尤其2000年以来,在“中文社会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达532篇,其中一些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经济研究》、《求是》、《人民日报》(理论版)、《金融研究》、《会计研究》、《财政研究》等重点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此外,我校教师还向有关政府、企事业单位、部门等提交各种研究咨询报告数百篇。
1985年以来,我校教师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6项。其中包括“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6项,教材类37项,论文类23篇,著作类6项,课题类4项。
坚持“以人为本”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核心资源。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调对个性的尊重与整体的关怀,把个体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个人的全面发展、群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过程。学校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师资,没有教师不能成其为学校,没有好教师不能成其为好学校,没有强势的教师群体不能成其为名校。校党委确立了“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思想,积极为教师发展创建平台,帮助教师的快速成长和素质的提高。
至2004年8月,在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达到49%,其中教授占13%,副教授占36%,具有博士学位的占25%,硕士学位的占43%。教师学历的这两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了全国有研究生院的53所高校的平均指标。教师结构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教学科研及各项工作的深刻变化。我校拥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此外,还聘请了百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为我校客座教授。
学术活动日渐活跃
我校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的成功举行,有效地推进各院系与各部门、各地区的交流,不但扩大学校的影响,实现与社会发展的紧密接轨。而且活跃了我校的学术氛围,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
我校举办的学术活动主要有:海峡两岸财经会计与税务研讨会、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学术讨论会、海峡两岸学习研讨会、保险教育研讨会、财政分权国际研讨班、现代公司制度国际研讨会、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师资培训班、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中日会计审计比较研讨会、社会体育专业设置研讨会、证券期货研究所成立10周年庆典暨宏观经济形势与资本市场发展高级研讨会、北京市写作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等。
此外,我校还举办和承办了精算证书颁发仪式暨精算职业发展讨论会,资产评估诚信建设与风险规避研讨会,人民币汇率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交流,全国部分财经院校投资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校友论坛以及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专题研讨会等一系列的学术活动。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自建校以来,我校共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6万余名高层次管理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成为国家培养经济管理等方面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中国财经专家的摇篮”。
数年来,我校招收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分数线逐年提高,均名列全国高校招生分数榜首20名以内。截至到2004年9月新学年开学,全日制在校生5277人,港澳台地区学生近4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700多人。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2年初,学校制定了《中央财经大学关于加强本科生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办法》。该实施办法要求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设立实践创新学分,并对学分认定的具体事宜做出了规定。除此之外,学校还设立了本科生科研创新专项资金,开展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社会学系率先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大大推动了中央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我校毕业生也由于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学校积极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和其他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长期以来,学校同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良好的合作,该院于1983年在我校建立了合作培训中心,先后举办了20多期培训班。此外,学校同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法国安盛保险集团、日本朝日监查法人等组织也有着良好的合作,英国保险精算师学会、英国皇家保险学会、澳大利亚保险学会的北京考试中心均设在该校。学校除聘请外国专家担任英语和专业课教师外,每年还邀请数十名外国专家来校进行短期讲学和合作研究,同时每年也派出许多教师到国外讲学、进行合作研究或学习、进修。另外,学校每年在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同时,还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
通过一系列的对外交流的活动,不仅加强了学校与其他一些专业学校的联系,有利于学校在学术方面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同时也为学校扩大了影响,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建设成果显著
校党委践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抓住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财经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财经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学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政治与组织保证作用。
2000年,我校顺利通过文明校园建设工作达标验收,并获得中共北京市教育工委、市教委授予的“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01年,在北京市第三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评比中,我校获得了提名奖的好成绩;2002年,我校又获得了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光荣称号,捧回了“拓荒牛”奖牌。
抗击非典取得胜利
2003年春天的“非典”战役,是任何一个中财人都不能忘怀的。我校作为首都疫情发生较早、较重的高校,面临的困难较多,而且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面对严峻的形势,学校党委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全面打响了一场抗击非典的战斗。
疫情伊始,学校就及时调整了领导机构,成立了学校防控“非典”办公室,下设6个组:综合组、宣传新闻组、教工组、学生组、后勤组和校园管理组,分别负责抗击“非典”的各项工作。
“非典”期间,学校先后召集20余次专题研究和布置防治“非典”工作会议,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其中具体防治“非典”措施56条,其他相关规定、准则等10余项;制定并印发24个与“非典”相关的文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由于措施得当,经过全校师生50多天的艰苦努力,科学防控,有效地遏制了疫情,学生自始至终无一人感染。被隔离的教工宿舍楼也于5月8日解除隔离;自4月27日起开始没有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至6月初,全校15名教职工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全校教职工已经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斗争的胜利证明中央财经大学集体是一个坚强有力、团结一致、吃苦耐劳、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集体。中财大师生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认真负责、科学对待的态度,以及所呈现出来的同舟共济、万众一心的面貌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学校整体,都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全体师生为中央财经大学今后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场斗争的胜利将作为史诗性的一页永载史册。
在这次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中财人所形成的“敢于负责,勇于奉献,守望相助,知难而进”的精神,是中财“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为我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我们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我们无法将学校在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全部呈现给大家,我们只是忠实地记录这些点滴,希望能给大家展现一个粗浅的概貌。
祝我们的学校生日快乐!来年书写更加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