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培养人才的教育制度,它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迅速成长。
从80年代的几千,几万人到2003年的80万之众,声势之大,人数之多,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就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罕见的。
我校招研的火爆之势:
2004年,共有3274人报考我校,较2003年同期增长22%。经过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的严格筛选,最终有696名被录取,创我校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新高,但录取比例仅为21.26%。
我校保险系大四的谢同学说:“大三下半学期基本上开始考研准备了,班上有70%-80%的同学都有考研的意向。而有的班甚至全班都准备考研。”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谈论考研,就有人为考研为之一搏。更有甚者,从大一开始便日进夜出自习室,进行考研准备。
考研缘何炙手可热?
1、 学历“贬值”
a) 本专科知多少
1999年国务院决定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扩招”便成了时下最时尚的词。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4%,高考录取率从1998年的36%提高到58%,大学生不再是凤毛麟角的“天之骄子”了。
b) 用人怪圈
笔者曾听过一企业主管招聘的人说:“能用博士不用硕士,能用硕士不用本科生,能用本科生不用专科生。”曾在一个招聘会上看到一个招办公文员的展牌上赫然写着“硕士学位”。
c) 假文凭
精明的小贩自然不会错过这个火暴的市场。“办证,办证”这样的低声询问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
2、就业艰难
现在读会计研究生的冯同学说:“当时就觉着留京没希望。一些就业单位来了以后,去面试。当时无意看到一起面试的有个女同学的简历,一下子就决着自己没优势,所以下决心考研了。”
当笔者问到信息系几个同学当时报考研究生的想法时,他们异口同声到:“找不到工作呗!”
看来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是现在“考研热”的一个重要原因。
3、忙“充电”,更高起点
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变成为了“考研热”又一大原因。
统计系研二的刘同学说:“大学本科注重基础教育,研究生便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起点更高。”
投资经济系的研究生修同学说:“之所以考研是为了多学点东西。”
大四保险班的谢同学说:“如果说四六级各种证书是就业的敲门砖的话,那么拿研究生文凭就业就是你的再度选择,无论对找工作还是将来晋升都是一个非常重的筹码。”
4、天下父母儿女情
笔者采访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考研是缘于父母的希望。
大四读市场营销的袁同学表示:“自己倒是挺想就业的,可是父母希望自己考研,就考呗。”不过这位同学同时表示考不上也没关系。
考研将来时:
来自中文系的焦同学今年上大二,对其采访得知她早有考研打算,为此她开始着手准备。问到她考研的原因时。她觉着这是种追求,本身这个不断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对自己意志和知识的考验和锻炼。
考研进行时:
大四保险班的谢同学说:“自己压力很大。去上考研班的时候,一个感觉就是‘太恐怖了’。早上7:45上课,礼堂很大,但是为了占到前面的位子,6:30就开始在礼堂门口排队。长长的队伍成了文登学校外的一道风景。大家都很强,也同样都很努力。”问到她每天的学习安排时,她说,“每天基本上要学8-9个小时的自习,每天与人交流不超过1个小时,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的。”她曾经看到一个考研的学生每天去操场的角落去哭。
市场营销的袁同学说她现在的心情只能用两个字形容-—郁闷.周围的同学有的出国,有的工作,而自己在拼命的读书,很难不产生些情绪。
考研过去时:
望着这些走过独木桥的研究生们,脸上倒是一派的轻松。
统计研二的刘颖回忆说:“当时自己一心考上,所以心态是比较好.只是自己定的目标未达到时,会产生一些情绪。”
信息系的王同学说:“考试前一天晚上,紧张的睡不着觉,喝了安眠药才成。”
问到他们现在的状态和心情时,读研究生的孔同学说:“还是很担心的,为未来,形势一年一个样,三年后的状况还不知会怎样。”
信息系的同学说:“现在还是很紧张的,两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就业的感觉依旧很迷茫。现在最主要的是抓紧时间多学点东西。”
寄语一:“不要对研究生学习希望过大,以为上了研究生就会怎样。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考研的,要对人生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寄语二:“要放松心情,不是只有考研这华山一条路。现在研究生也是满地找的。看看自己究竟有没有学习的欲望,如果仅为了找工作而考研是没必要的。”
寄语三:“只要坚持到底,从不放弃,就一定能考上。相信自己并细心体味过程。”
寄语四:“考研是个苦差事,和会有老师监督的高考不同,所以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
考研热,究竟该爱该恨?
(考研内参)“考研热”反映了社会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上升,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不断追求,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它出现在我们国家崛起的今天令人十分振奋。
从接受教育的动机来看,“考研热”这种无序的现象说明高等教育市场已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人们已有实力接受高等教育,这是社会的进步。
但仅这样理解未免失之偏颇。专家表示,“考研热”出现还是孕育着深层次的消极问题还是喜忧参半的。
a) 考研的学生大多是从大三开始准备,而从此就没有好好上课,尤其对一些“非重点”课程,大多抱有丢了就丢了,混个及格就算了的心态。严重影响大学生培养质量。现行考研政策也使大学生知识面大为缩小,实践动手能力下降,助长了大学生不注平时成绩和基本训练的倾向,助长了大学生不愿参加或厌倦参加集体活动的倾向。
b) 在校大学生从大二、大三开始就为考研作准备,而荒废本科学业,无疑是对学习机会的忽视和浪费。而像有些一而再、再而三连续多年为了考研而耽误了就业、恋爱和生活的日渐增多的“考研专业户”,则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c) 对先行高等教育制度的成果的否定。从就业检验成果的层面上看,先行的高等教育制度与市场脱节,造成了专业设置和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思考和操作能力与市场相去甚远,这也是本科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一个原因。
d) “考研热”的升温、普及和蔓延也使弄虚作假横行,贩卖假文凭、学历,甚至教材的比比皆是。
由此可见,考研火暴得有喜有忧,爱亦难、恨亦难。
老师寄语:
我校研究生招生办主任徐老师说:“一般考研从大三就要开始准备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好好的走下去。如果说高考时我们侧重的是选择学校,那么到考研时,则更应侧重专业的选择。同学们经过三、四年的本科学习,应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会关注自己较感兴趣的非本专业。而且经过几年的校园生活,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人生的价值趋向有了更明确的态度。所以此时考研更侧重的应是专业选择,尤其是不要盲目跟风,像我校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近两年持续高温,录取比例是非常低的.就没必要千军万马挤这条狭窄的独木桥。另外,考研要进行最充分的准备,同时作最坏的打算,给自己留条后路.即使考不上,选择就业也是不错的出路,现在企事业单位注重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多积累些经验同样是一笔重要的财富。在工作中你能更加明确方向,究竟自己以后是加深专业学习还是通过考研转换行业,或是继续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