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绝大多数女大学生尽情享受花样年华时,家庭经济困难、学费书费上涨、生活费增加、学习紧张、考试成绩不理想、怕与同学谈论钱等6方面的压力,却时常困扰着贫困女大学生。
中国扶贫基金会日前公布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女贫困生群体在迅速扩大。“有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情的压力。”
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开发主管孙美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大多来自经济困难的家庭,承受着自尊与自卑心理的冲突,思想压力较大。
她们不愿意向别人吐露心声,害怕遭到别人的耻笑,经济上带来的沉重负担很容易让她们产生抑郁的心理。”
据介绍,“高校贫困生”是指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2003年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达到1600万人,目前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比例为8%。
今年上半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向全国农、林、医、师、综合等不同类别的20所高校发放问卷,1000名贫困女大学生参与本次调查活动。“我们想通过这次调查,了解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她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孙美丽告诉记者。
据介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贫困女大学生主要集中在农村家庭。本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74.7%来自农村家庭,来自城市家庭的占25.3%;她们当中11.9%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而家庭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的比例高达84.3%,独生子女的比例仅为15.7%。
——学习、生活费用少。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个月的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个人每月饮食支出在51元至100元之间的贫困女大学生比例为28.7%,个人每月饮食支出在101元至150元之间的比例为37.9%,个人每个月饮食支出在200元以下的所占比例高达93.7%;父母每月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100元以下的占38.1%,支付100元至200元之间的为44.3%,支付生活费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
——遇到困难多数向家人和以前的同学、朋友求助。贫困女大学生遇到困难时诉说的对象依次为:以前的同学(所占比例为36.8%),现在的同学(所占比例为31.4%),不愿让他人知道(所占比例为28.2%),家人(所占比例为28.0%),学校、教师(所占比例为17.4%)。
——贫困女大学生的主要需求是学费和生活费。调查中,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她们希望得到的帮助依次是:学费(所占比例为82.5%),生活费(所占比例为40.3%),培训(所占比例为38.2%)和心理指导(所占比例为24.2%)。
——经济窘迫影响正常社交活动。调查中,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助学,只有9.6%的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十分紧张,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外,还要不断地寻找机会外出打工赚钱。贫困女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助学和家教。
——贫困女大学生不敢“爱美”。由于经济原因,贫困女大学生中56.6%不买服装,65.9%不买化妆品。
——多数贫困女大学生暂不考虑恋爱问题。对于大学期间谈恋爱的问题,由于心理负担重,多数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是奢侈的事,仅有4.1%的人持赞成态度;有34.7%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有26.8%的人不赞成在大学期间谈恋爱;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没想过要谈恋爱的问题。其中农业大学的贫困女生,对于谈恋爱持赞成态度的比例最低,仅有0.7%。
——大部分贫困女大学生对未来就业很有信心。调查中,仅有2.8%的人没有考虑过将来就业的问题;有6.7%的人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人认为有希望、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人对于个人将来就业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如何积极引导、提高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孙美丽认为:“贫困女大学生应当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社会的支持;大学应不断扩大和完善贫困生的学校支持网络资源;可通过社会相关机构对贫困女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让她们知道自己需要改变的心理特点以及引起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帮助贫困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