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更好的建设 更优的服务
发布时间:2003-12-31 来源:新闻中心

为了进一步了解沙河校区建设及规划的情况,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特地采访了我校主管沙河校区建设的陈明副校长(以下简称“陈”)。

记:陈副校长您好!您能否先介绍一下沙河校区建设的规划进度?

陈:按照学校的具体规划,力争于明年四月份开始地下管道网络和道路的施工,单体工程争取于明年六月份开工,这样才能保证05级新生入学时顺利使用新校区。但是,在前期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并且存在许多困难,从学校整体工作进程来看,我们刚刚完成第一阶段规划设计的公开征集,接下来要进行单体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难,抓紧一切时间,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一期工程任务。

记:我们在主体建筑完成之后,紧接着就要进行一些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美化工作等,这部分工作也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学校是怎样解决这部分的资金筹措的?

陈:目前资金来源一是通过向银行贷款进行自筹;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和支持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联系和沟通,争取社会赞助、捐赠等,以缓解新校区建设的资金压力。当然,资金来源主要还是前两个渠道。现在国家各项投资正走向多元化,我们也应该尽力讲求投资方式、投资渠道的多样化。我校是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生源稳定,在社会上有较好的信誉,向银行贷款还是有着较大优势的,因此,我们新校区的建设还是有资金保障的。

记:新校区建成以后,与本部将建立什么样的联系?

陈:这其实是涉及到了新老校区之间的使用定位问题。目前,在这个问题上,多校区的高等院校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按学历级别的“层次性划分”,即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之间的分区;按年级区别的“阶段性划分”,主要指根据年级来划分;还有一种是按学科专业不同进行的“专业性划分”。我校具体的新老校区定位方案现在还没有确定,要经过具体研究讨论,才能最终确定,但仅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最后一种划分方法对学科的整合和教育资源的配置比较有利,同时也便于院系教师统筹安排好自身的家庭生活。

记:新老校区相距大约30公里,学校将如何解决教师,尤其是那些在新老校区都有教学任务教师的往来交通问题?

陈:首先,我们会充分利用校车来解决交通问题,让广大教师方便地往返于新老校区之间,学校也计划配置一些质量较好、较舒适的大轿车,为教职工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根据北京市的城市交通规划,在2006年,城市轻轨将会从回龙观延长至昌平,直接从高教园区校园通过,会为我校教工提供非常好的交通便利。同时,根据每学期教师教学任务等情况的考虑,我们会相应地建一些能灵活调配的教工公寓,根据工作的需要,灵活安排教工等人员的住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路途往返,提高工作效率。

记:新校区建成以后,学校将怎样吸引更多的学生、教师加入呢?

陈:首先,规划设计的40万平方米校区,从总体功能构成来讲,和老校区相比将有根本性变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服务质量将会有显著提高,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学生及教职员工的需求。比如可以改善学生的网络服务,还会为师生提供一些娱乐、休闲与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同时高教园区还将为入驻园区的各校教师建造不同规格、档次的教工住宅,力图方便教工生活。

记:您认为,入驻新校区,会不会给学生求职带来负面影响?

陈: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学校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各院系积极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我们可以为学生与就业单位的沟通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多的交流场所,组织比较有规模的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备的就业平台。新校区离市中心较远,我们可以在老校区组织招聘会,利用校方的力量组织、联系两地,并且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设施解决问题,为同学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我想在交通与通讯日益发达的今天,距离不会成为求职的一个大的问题。

记:伴随着我校后勤服务体系的扩大,是不是要引进社会化的服务公司,就是所谓的“后勤企业”?

陈:学校将严格按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模式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引进社会化的服务公司是肯定的。我们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要适应新校区的管理,就必须建立一套新的后勤管理机制,这对于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要通过社会招标的方式,选择质量好、水平高的企业参与学校的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为了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学校会建立严格的资质审查与招标制度,具体的制度会随着我们校区建设的推进而逐步建立与完善起来,所以,我们将会尽最大努力使师生得到更大的实惠,享受更优质的服务。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