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5日,法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举行学习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精神。院党委书记吴韬教授主持学习活动,中心组全体成员和留学归国青年教师代表积极参加学习。
院党委书记、曾担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访问学者的吴韬教授表示,总书记回信高瞻远瞩,催人奋进,为我们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一,我们要切实关心青年教师,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营造有利于广大青年人才成长、能吸引更多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建功立业的优质环境。第二,我们在充分利用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要切实走法治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国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作出应有贡献。第三,我们要积极引导科研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党治国理政和国家重大战略,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学体系。第四,包括留学归国青年教师在内的每位教师,都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同谱写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院党委委员、民商法学教研室副主任、分别取得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和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的殷秋实副教授表示,学习总书记的回信后,作为留学归国的青年学子,我深有感触。对于法学学科特别是部门法的研习者来说,比较法的视野时常处于重要地位,其也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立法、学说和实践。对域外法的学习终归要服务于中国实践,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确立正确的目的,才能在科研上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法学理论,在教学上做到立德树人,培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国际法学教研室主任、分别取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硕士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的沈健副教授表示,自己反复阅读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受益颇多。总书记的回信就是非常重要的指导,为我们树立了奋斗目标。留学经历对人生有很大的帮助,在留学过程中,虽然身在他乡,但是更加理解什么是“爱国”。回国之后,在教学科研中也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作为国际法学的教师,更加需要站在中国立场上,从中国的角度,讲好中国故事,为涉外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民商法学教研室骨干教师、分别取得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和日本东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的武腾副教授表示,读到总书记的回信,我备受鼓舞。我曾在日本东北大学留学,鲁迅先生的塑像就位于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入口处。鲁迅先生曾在这里学习,即使在异国他乡,他也始终将民族的兴衰荣辱系在心头。自日本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我到中央财经大学任教,投身教学科研事业。今后,我更要在民商法教学科研活动中尽职尽责,努力取得丰硕成果,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事业贡献心力。
宪法与行政法学教研室骨干教师、取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并曾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的王世杰讲师表示,反复阅读总书记的回信,我深感受益。柏林洪堡大学主楼刻有马克思的箴言:“哲学家的任务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我曾面对这句话思考良久。作为青年公法学者,我时刻提醒自己,不仅要注重理论研究,高质量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更要关注理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将专业的理论研究与中国广阔的社会现实关联起来,从中国多样的生活中提炼和发现我们自己的理论,做到既有中国关怀又有国际视野,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