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我校举办“2023年第二季度财政投融资形势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08-02 来源:财政税务学院

2023年7月25日,中央财经大学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2023年第二季度财政投融资形势研讨会”。本次会议采用线上形式召开。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和中央财经大学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就2023年第二季度我国财政投融资形势以及2023年下半年财政投融资展望进行了研讨。研讨会由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教授就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论述。苏剑教授从税收、外贸、投资、预期,以及人口这五个方面,对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认为增值税外的其他税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反映了中国目前消费形势的萎缩;2023年6月份中国对除了俄罗斯外所有国家地区出口同比增速都在下降,形势不容乐观;投资方面,中国的国有控股和民企投资的同比增速从2021年2月份的30%开始走低,到今年6月份民企和国企的投资速度分别降低到-0.2%和8.1%;预期方面,疫情防控平稳后的经济恢复是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国经济并未陷入流动性陷阱,当前民众的消费欲望和投资欲望下降是目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所以未来中国经济稳增长核心就要稳信心和稳预期。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吴亚平研究员认为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去年同期相比总体上是稳中向好,用“5+1”低概括了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即:低GDP增速、低就业、低物价、低进口、低汇率和低股市;其二,吴亚平研究员认为短期扩大内需要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按照上半年的形势,GDP全年5%的增速是可以实现的,5%以上也是有可能的;其三,吴亚平研究员提出了下半年的投融资政策建议,即: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稳定房地产投资;最后,吴亚平研究员报告了基建投资的主要领域,即:电力、水利、生态环保、新基建、市政设施和综合交通。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白彦锋教授认为,“疤痕效应”要求稳信心,经济变化要求我们分析与时俱进,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叠加要求不能掉以轻心。消费税的负增长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负增长不能直接划等号,暑期接触式、场景式的消费反弹爆发的态势非常明显。此外,白彦锋教授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不是过去那种突飞猛进的起飞年代,我们应该更加理性的认识当前经济增速的回落,同时各种宏观调控政策不要出现塞车,形成一种合成谬误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何代欣主任认为下半年要做的主要是两点:一是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二是市场需求的恢复,要以居民收入的增长,尤其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来确保内需和增长方面的动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点在于专项债,其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同时各级政府要注意债务风险的防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金融经济系主任吉富星教授分析了第二季度政府债券发行的有关情况。今年上半年共发行专项债券2.1万亿,一季度较快,二季度有所放缓,上半年新增用于建设的专项债发行进度是57%,低于2020和2022年。吉富星教授认为新增债券三季度会加快发行,而发行特别国债的概率比较低,总体来说我国要建立长效机制,开前门、堵后门、控增强、化存量、转型、问责,要强调省级政府负总责、地方主体责任,逐步缓释债务风险。

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副所长周沅帆博士就2023年第二季度城投债的发行作总结,对下半年城投债的发行进行展望。针对城投债的债务风险问题,周博士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法:刹住“股权财政”;提高中央赤字率;精兵简政等。

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胡超研究员作会议总结,认为研讨会从多个维度对第二季度的经济、财政、投资、债券以及城投债发行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和探讨,并取得如下的共识:第一,要稳定信心,稳定企业预期,达到稳增长的目标。第二,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发力于专项债来支持政府投资;继续采取总量性和结构性的金融工具来降低融资成本;根据产业的特点关注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第三,要关注地方债务和中央债务的平衡问题,要注意发行债券的期限结构。最后,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撰稿:陈崇阳;审核:姚东旻

编辑:吴宇昂;审核: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