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财经大学赵娜副教授团队在《心理学报》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题为《穷大方:自我建构视角下物质稀缺对慷慨行为的影响》。该研究创新性地从自我建构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资源稀缺情境下个体面子意识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揭示了不同情境下慷慨行为背后的动机差异。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对物质稀缺与社会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心理学报》是由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顶尖期刊,是“中国最具有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领域内最新和最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资源稀缺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及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成为经济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研究聚焦于稀缺是否会限制个体慷慨行为这一核心问题,从自我建构视角中的面子因素切入,通过三项研究、五项子研究,系统探讨了物质资源稀缺对个体慷慨行为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1)面子意识的调节作用:在资源稀缺的情境下,面子意识较高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慷慨行为,与资源丰富情景下的个体无显著差异;然而,对于面子意识低的个体,稀缺情境下的慷慨行为显著低于资源丰富情境下的个体。(2)慷慨行为的动机差异:资源稀缺的个体做出慷慨行为的动机更多是为了“护面子”,而非“挣面子”。这一发现揭示了在稀缺情境中,面子需求成为驱动个体慷慨行为的关键因素,为理解稀缺情境下人类行为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解释路径。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一直致力于推动心理学与经济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近年来,赵娜副教授课题组深入探索资源稀缺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次研究成果的发表,不仅为理解稀缺与慷慨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全新视角,也进一步拓展了经济心理学的学科边界。
撰稿:段羽佳;审稿:李国武
编辑:刘禹;审核: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