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中国精算研究院召开“社保精算2024年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4-11-07 来源:保险学院

2024年11月1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在学院南路校区学术会堂606会议室召开“社保精算2024年研讨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的9位专家应邀参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海南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事业单位或高等学校的30余名嘉宾、教师和研究生,围绕社保精算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本次研讨会是庆祝中央财经大学建校7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主办、社保精算研究中心承办。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院长周桦教授致辞。周院长对各位专家教授的莅临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指出,社保精算是现代社会保险正常运作的数理基础,为国家制定社会保险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中国精算研究院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社保精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完成了多项课题研究,学术成果丰硕。社保精算研究中心将继续致力于为我国社保制度改革和发展提供精算依据和建设性意见,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化社保精算研究,分享研究成果,为中国社会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研讨第一阶段由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伍慧玲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王晓军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原主任陈秉正教授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王晓军教授讲解了《死亡与失能风险模型与长期护理保险精算问题》。阐述了死亡率动态建模与预测、失能风险建模、健康预期寿命以及失能持续期与长期护理保险精算之间的复杂关系。既对分病因死亡率进行联合建模,又在传统失能模型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了半参数转换时间模型;提出采用沙利文和多状态的贝叶斯拓展方法能够对细分人群的健康预期寿命和失能平均生存期做出估计,在此基础上阐释了长期护理保险精算中常见的几个基本问题。王教授指出,鉴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比例高、增长快,中位年龄和预期寿命持续上升,优化长期护理保险精算模型并将其用于长期护理保险长期财务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陈秉正教授以《加强社会保险精算,助力社会保险高质量发展》为题,深入阐述了社保精算研究的关键议题,并探讨了社会保险制度风险治理以及对其他社会保险计划进行精算评估的重要性。陈教授首先强调了社保精算在社保制度改革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指出了其在政策制定中的关键地位。其次,详细阐释了社保精算在未来社会保障改革中应特别关注的问题。最后,陈教授强调了社保精算对于帮助社会保障制度设计者和执行者有效应对改革发展中各种挑战的重要性,并呼吁加强对社保精算的重视和推广。

研讨第二阶段由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刘敬真教授主持。清华大学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冯润桓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何文炯教授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冯润桓教授的报告题目为《社保统筹与个人账户的替代方案研究》。冯教授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三种模式:完全个人账户、完全统筹账户和统账结合。当前社保面临人口老龄化、企业缴费压力、个人知情权缺失、年轻人参与意愿低等问题。冯教授提出以“供一配一”的名义账户激励机制,对不同收入人群予以不同补贴,提高缴费透明度和激励。他还比较发现“供一配一”激励下个人会增加缴费率,政府补贴随之下降,实现财政补贴“减负”。研究的后期工作将关注系统性风险、财政补贴前置化的影响,以及社会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充足性、公平性和效率。

何文炯教授以《尽快建立中国社会保险精算制度》为题指出,精算是社会保险制度的科学基础,对基金平衡、财政责任、社会主体行为选择和制度运行绩效都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社会保险领域若干项目存在基金收支不平衡的风险,社会保险管理者面临诸多困惑,社会主体对筹资规则缺乏稳定的预期。主要原因是,关于社会保险精算的重要性缺乏共识,《社会保险法》没有给精算以应有的地位。他认为,需要增进精算重要性的共识,修订《社会保险法》以确立精算的地位,同时改进社会保险制度设计,建立社会保险精算的具体规则。近期要借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之际健全基本养老保险精算规则,精算参与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建设,制定社会保险各项目基金结余标准,健全社会保险预算决算和精算报告制度,普及精算知识,加强精算专业人才。

研讨第三阶段由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郑敏副研究员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王亚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杨再贵教授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王亚柯教授作了题为《农村社会保障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研究》的报告。研究主要关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和再分配效率,发现2013—2018年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缩小了居民的收入差距,再分配效应有所上升。从单项社会保障制度看,生产生活补贴、城乡居民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等措施能在较大程度上缩小农村收入差距。2013—2018年间,由于社会保障收入的累进性更加趋近于最优累进性,社会保障收入的再分配效率明显上升。但由于缴费的累退性上升,社会保障缴费扩大了收入差距,降低了再分配效率。

杨再贵教授阐述了《用社保精算推进中国社保现代化》。首先,必须依靠社保精算提升中国社保治理能力。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缺乏社保精算,造成收支不平衡问题严重。其次,用社保精算武装的社会保险才有可能现代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社保精算制度和专职机构。国际劳工组织、国际社会保障协会、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有社保精算指引或社保精算队伍。再次,社会保险精算与商业保险精算有不少差异。社保精算的科研机构无法替代专职机构。建立社保精算制度和专职机构还需有识之士的呼吁。最后,须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基本养老保险的现存问题。

研讨第四阶段由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李晓林教授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与管理学院曾益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郑伟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周渭兵教授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曾益教授以《社会保险精算与计量方法结合的思考与运用》为题,陈述了社保精算研究的现状,并以委托代理理论加入全国统筹为例,阐述了计量模型与精算模型相结合。研究首先利用计量模型考察统收统支改革和养老保险费征收机构变革对养老保险征缴率的影响,其次,测算中央调剂和全国统收统支下的养老保险财政负担。最后,引入地方政府保费征缴行为变化,从基金结余、待遇支付、参保缴费等维度考察了基金省际再分配效应。发现用社保精算与计量模型相结合的范式分析社会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可减少社保精算参数设定主观的问题。

郑伟教授作了题为《养老保险精算平衡的几点思考》的报告。郑教授首先阐述了养老保险改革的两个认识误区:一是认为养老保险改革应当强调为经济增长服务,二是认为养老保险改革只需关心养老保险。其次,提出要把握养老保险的宏观精算平衡。应将“通常情况”交给制度,将“制度转轨”和“意外冲击”交给政府。再次,要把握养老保险的微观精算平衡。“计发月数”是关键参数。最后,应推进“经济友好型”的养老保险改革。“不忘初心”,为养老提供财务保障。“友好前行”,对经济“友好”,应做好理念、制度、技术等三个层面的工作。

周渭兵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平衡和财政负担能力2024年度精算报告》。周教授首先介绍了本年度精算报告的内容和特点,接着介绍了人口、社保基金收支缺口、转制成本和财政支付负担能力的测算模型和方法,最后汇报了测算结果。结果显示:未来5年、10年,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能实现财务平衡,不会给财政产生过大压力;未来75年情况下,基金存在缺口,但占全国财政收入比例在可控范围内。主要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发展经济、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调整退休年龄、发展特种债款等措施解决。

在每次主题演讲后的讨论交流环节,参加研讨会的嘉宾和师生与演讲专家都围绕演讲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思想激烈碰撞,学术氛围非常浓厚。

最后,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副院长王丽珍教授对本次社保精算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并对全体专家、与会嘉宾和师生表达了诚挚谢意和美好祝愿。

“社保精算2024年研讨会”汇聚国内社保领域,尤其是社保精算领域的知名专家,对社保精算的现状、理论前沿、实践前沿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特别强调了社保精算对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提供关键科学依据,对提高中国社会保险治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和社保精算知识的传播,为发展我国健康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

撰稿:丁娜娜、焦浩轩、乔智;审稿:吕丽

编辑:吴宇昂、卢与萱;审核: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