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在沙河校区举行《中国开放型经济学》课程集体备课会。会议由课程组负责人、院长张晓涛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开放型经济学》作者裴长洪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专题指导,刘悦、沈琪、纪珽、蒙双、钟腾龙、蒋海威等课程主讲教师参与交流研讨。

张晓涛对裴长洪教授来院指导表达感谢,他表示,《中国开放型经济学》课程是学院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举措。希望课程组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讲授方法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裴长洪结合其撰写的《中国开放型经济学》专著动机和思路,给学院老师讲好《中国开放型经济学》课程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打破西方中心主义,以术语革命解决认识论问题。把政策语言学理化、体系化,进而形成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标识性概念,是建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起点和基础。二是全面、客观地理解和吸收西方经典理论,对经济发展提出中国解释。不能用西方理论来硬套中国经验,中国需要提出自己的解释框架。三是坚持实践导向与理论创新。教学中要坚持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追踪最新实践,立足中国开放实践,形成能够解释当下和未来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备课会上,学院多位主讲教师结合教学安排、学生特点和学科发展展开深入交流。课程组一致表示,要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中国特色,以更好地解释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与关键性问题为原则,系统梳理中国开放型经济理论的独创性贡献,讲好“中国故事”,增强课程的解释力和生命力。《中国开放型经济学》课程的推出,将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与原创思维的经贸人才、为推动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贡献新的力量。
撰稿:蒋海威、钟腾龙;审稿:张晓涛
编辑:吴宇昂;审核: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