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科企大湾区校友联合主办,零壹智库承办的“2025鸿儒全球金融治理论坛”在深圳举办。论坛的主题是“稳定币与RWA:变化中的全球支付与资管体系”,汇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实务界及高等院校100余位嘉宾,共话行业发展方向。
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教授在开幕演讲中指出,稳定币作为跨境支付工具优势显著,但也存在问题与缺陷。未来随着合规监管加强,其速度与成本优势将减弱,市值和交易量增长或放缓,我国需加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相关研究;而RWA能让传统资产在区块链上交易、流通与管理,与稳定币发展紧密相关,对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全球资源合理配置意义重大,应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表示,稳定币是“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混合体,与法币的关系是依附而非替代,其发展前景取决于主要国家的立场、国际经济组织的态度、央行数字货币CBDC进展以及本身运行情况。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宋敏教授深入探讨了稳定币的应用及风险,并分析了稳定币对货币主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的潜在影响。他认为应该推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行、交易与监管研究。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出教授、著名国际经济学家和金融史学家Barry Eichengreen表示,稳定币目前其使用场景有限,可能对金融稳定构成潜在风险。中国在央行数字货币和跨境支付项目方面具有技术专长和政策灵活性。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前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邹传伟探讨了代币化的三个核心问题:什么样的资产可以代币化,如何进行代币化,以及代币化的诉求是什么,他强调并非所有资产都适合或值得被代币化。
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院长本力认为,稳定币在治理机制上具有一定优势,建议坚持宏观审慎原则的重要性,呼吁关注稳定币带来的新挑战,以实现稳定币可持续健康发展。
深圳新国都公司副总裁姚骏认为,稳定币支付是跨境支付的全新范式,相较于传统银行体系与传统第三方支付系统存在着巨大的优势。
零壹智库CEO、WEB3.01创始人柏亮指出,RWA和稳定币的出现为资产代币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创造了新的流动性方式,将重新定义资产管理,并通过Token经济体系重构资管模式。
香港科技大学数字金融实验室主任陈卡你探讨RWA代币化在公链和香港Ensemble监管沙盒的应用,建议采用混合模式结合公链与沙盒优势,同时强调应该拥抱监管,寻找合适合规的方法对RWA代币化的成功至关重要。
香港大学候任副校长、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汪扬表示,中国应通过发展包括一揽子货币的国际货币,利用持有的海外美债发行美元稳定币,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应避免稳定币市场的碎片化。
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块链与数据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张帅认为,推动中国大陆RWA的发展应明确RWA的法律地位与资产属性,鼓励金融与科技创新,构建RWA基础设施,探索“RWA红筹”模式以及加强国际监管协同。
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及副院长肖耿表示,香港作为中国的离岸金融中心,具有独特优势,香港的金融制度和监管优势使其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和数字金融发展的重要平台。
论坛还举办了主题为“稳定币发展的最新前沿、机遇和挑战”、“稳定币和RWA在支付、资管等领域的商业机遇”的圆桌论坛。
撰稿:周鹤罡;审稿:彭俞超
编辑:刘禹、吴宇昂;审核: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