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讲席教授学术沙龙第四期
发布时间:2018-10-29 来源: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10月24日,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2018年秋学术沙龙第4期——中国官僚体制的三个视角:韦伯、儒教与马奇。斯坦福大学周雪光教授担任主讲人,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曹明星主持沙龙。

讲座现场

本期学术沙龙从制度、文化、组织三个视角的交互重叠来理解官僚现象,解读中国官僚体制及国家治理制度的内在逻辑。周雪光指出,韦伯强调任何组织都要有正当性与合法性,其比较制度分析形成了合法性基础、权威类型、支配形式的“三位一体”理论架构。与韦伯式组织相比,中国的官僚体制存在明显的不同。韦伯式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的“准时、精确和高效”要求,而中国历史上的官僚制是随着传统君主支配形式而兴起和演变的。

周雪光认为,儒教的文化视角为研究中国官僚体制中非正式制度扮演的角色和机制提供了不同的要素。在中国官僚体制中,存在“组织儒家化”的特征,法律或规则意味着差异性对待和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中国官僚体制中的非正式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马奇的组织学理论视角来看,官僚制是一种“有组织的无序”(organized anarchy),官僚组织具有多重的、模糊的目标,其本身是多重的、相互独立的过程和“拼凑应对”(muddling through)的过程。中央-地方之间的变动性关联(variable coupling),通常在高度关联与松散管理之间进行摆动,呈现集权-分权的周期,政府官员的角色在不断转化。官僚制的动态过程随时间、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等呈现不同的特征。

提问环节,在座师生围绕“儒家文化”、“组织儒家化”的研究视角,以及从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现实问题与周雪光教授展开了精彩的讨论。周教授强调,与韦伯式“法令”组织理论相比较,中国的官僚制度除了在程序上的组织理性外,还存在着“差序格局”、“因人因事而异”的特殊特征,对于研究中国官僚体制中的非正式制度和人事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李俊生教授进行了总结点评,认为周雪光教授的本次讲座对于理解中国的官僚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财政行为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到政治学、公共管理、法律、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从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理论框架等多个方面进行拓展。周雪光教授作为中心特聘教授,从组织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以及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等方面,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

本次讲座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合作处“中财讲席教授”项目支持,项目编号为:ZCJX20180007。

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