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社会与心理学院举行“怪诞行为学: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系列讲座第二场
发布时间:2018-04-28 来源:社会与心理学院

4月24日晚,由社会与心理学院承办的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实践项目“怪诞行为学: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系列讲座第二场在主教408教室成功举行。此次讲座由经济学院李彬副教授以“你什么出身?-关于歧视的经济学”为主题进行了行为经济学视角的探讨。 本次讲座吸引了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受到经济学院、社会与心理学院、商学院等学院老师热烈欢迎。

李彬副教授讲述了团队过去一年所做的实验经济学的实验和实证结果。首先,李彬副教授以一个决策任务和一个猜测任务开启观众的思路:如果你有100块钱,你想分多少钱给另一个专业的同学?你想分多少钱给经济学院的同学?另外,你猜测经济学院的同学平均会分给其他学院同学多少钱,社会与心理学院的同学会分给其他学院的同学多少钱?这是一个李彬副教授团队已经在校内做过的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学院的学生实际分给其他学院学生的钱是最少的,并且人们猜测经济学院的同学会分给其他学院学生最少的钱。这一结果展现的是经济学教育经历对于信任的影响,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会降低人的信任水平。

李彬副教授认为,实验经济学打破了经济学关于偏好的传统假设。1961年谢里夫的青年夏令营实验,发现仅仅进行团队命名就能迅速形成两个团队,并且团队间会产生冲突。2004年Huff&Pandy在经济学的实验也发现货币激励无法消除种姓启动后产生的歧视。之后,行为经济学愈加关注歧视,李彬副教授的团队就针对歧视做了一系列研究,分别从身份歧视(同乡身份、干部身份), 非211学历歧视,婚恋市场中择偶地域歧视,以及外群歧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比如有一研究探究了外群歧视对流动人口家庭的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外群歧视越高的,流动人口家庭的收入更低。并且,对于高收入的家庭来说,外群歧视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更大。这可能是由于高收入的家庭可能是高层次就业,歧视对高层次就业者的收入影响更大。

提问环节,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讲座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结束。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