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我校学生参加首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12-07 来源: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12月2-3日,首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舜德楼、伟伦楼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学者参与研讨会。我校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读硕士生颜缙、许艺煊同学参加了研讨会,并宣讲了论文中心实验班毕业生李嘉晟,中心研究生张鹏远、付雅楠参加了本次会议。

姚东旻副教授指导撰写的《“财政联邦制”的背离——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的基本逻辑》(姚东旻、颜缙)、《破旧立新还是“萧规曹随”?——省级“领导班子”对中央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的影响》(姚东旻、许艺煊)两篇论文入选本次研讨会。2日下午,颜缙和许艺煊就上述文章进行了宣讲。

许艺煊在《破旧立新还是“萧规曹随”?——省级“领导班子”对中央预算支出结构差异的影响》一文中指出,预算决策往往因为执行路径与方式被逐渐强化,民众参与度低等因素使得我国预算制度具有极大的惯性。预算决策最终体现在地方对不断调整的中央财政政策目标的背离行动上。文章尝试从省级“领导班子”人员配备和换届时点两个方面入手,系统地采用了省级面板回归、系统GMM以及合成控制法,以中央与地方预算支出结构偏离为突破制度惯性能力的代理变量,研究省级“领导班子”组合及换届制度对中央与地方预算支出结构偏离的影响。研究得出,地方预算支出结构因制度惯性的存在,与中央预算支出结构有所偏离;其次,在与省长“搭班”的省委书记较年轻并且任期较短的情况下,作为省级预算决策者的省长更容易选择破旧立新,突破预算制度惯性的能力也最强,中央与地方的预算支出结构总偏离度最低。而在与省长“搭班”的省委书记较年长并且任期较长的情况下,省长偏向于“萧规曹随”,适应地方预算惯性,中央与地方的预算支出结构总偏离度最大。文章的结论就人员和时点两个角度为央地预算关系变化提供了新解释。

许艺煊宣讲场景

颜缙在《“财政联邦制”的背离——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的基本逻辑》中指出,财政事权是研究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关键突破口,我国财政事权的划分存在对财政联邦制的背离。在横向层面,我国政府间财政事权划分的基本模式是由中央政府主导,直接体现中央政府意图的“分权与集权”循环。但我国事权格局既不是财政联邦制框架下的“分权”,也不满足财政联邦制的基本特征和必备条件。在纵向层面,财政事权划分的本质依据是权力的基本属性,只有可以被“下放”的财政事权才能进一步探讨是否符合财政联邦制的划分原则,存在对财政联邦制逻辑与原则的背离。只有在排除强制性事权的有限框架下,各类财政事权实际归属才符合财政联邦制划分政府职能的部分原则,但各有侧重。研究不拘泥于财政联邦制的理论框架,旨在以政府规范性文本和权力清单为基础,用经验事实来刻画中国财政事权的实际划分格局,从而还原中国财政事权划分的内在规律。

颜缙宣讲现场

李稻葵、周黎安和张晓波等国内知名学者做出了精彩的点评,并针对实证模型中具体变量的设置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本届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经济学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财政税收研究所与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经济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旨在推动中青年经济学者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加强中青年经济学者之间的交流,扶持中青年经济学者的成长,提升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为我国经济学发展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