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我校教师参加“国际商务学会中国分会2017年年会”
发布时间:2017-12-01 来源:财经研究院

11月18-19日,“国际商务学会中国分会2017年年会”在北京召开,财经研究院院长、国际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涛教授与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李斯好(16级国际商务硕士)、郭蕊(17级国际商务硕士)参加了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专题报告。

本次会议由国际商务学会中国分会(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国际经营管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IGI)、美国营销国际协会(SMEI)中国分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企业声誉研究中心协办,汇聚国内外战略管理和国际企业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受邀出席的与会嘉宾分别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同时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数十所大学的学者参与年会报告和讨论。本届年会以“企业全球化的前沿问题:一带一路与全球机遇”为主要议题,旨在探讨促进中国跨国企业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帮助中国跨国企业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张晓涛教授与国际投资中心研究助理李斯好硕士、郭蕊硕士合作的论文《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成长路径与能力演变研究——吉利汽车“蛇吞象”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在国际商务案例专题分论坛进行了专题演讲。论文由李斯好进行汇报:以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为案例研究对象,构建了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四阶段”模型,探讨了影响民营企业持续自主成长的组织因素。通过对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和大事记的分析,发现中国民营企业以跨国并购为跳板,通过循序渐进的企业整合,形成知识管理、学习与反学习、吸收能力的能力进阶过程。该“三能力”是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体现,而企业并购吸收整合的过程就是组织学习能力进化的过程。组织能力将激发持续性的成长动机,对外呈现出“一边学习、一边投资”的成长特征,将组织学习能力演变为成长型的动态能力,最终企业完成从外延式增长到内涵式成长的转变,并对外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成长能力。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案例的探索性研究,总结出了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四阶段模型”,并突破性的对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进行探索,发现了“三能力”递进规律,在原有国际化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出中国民营企业式的“乌普萨拉”国际化模式理论,并提出了适用于新兴经济国家企业的“成长型动态能力”,为指导实践做出了方案设计。论文演讲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兴趣与高度关注,国际商务学会主席武常岐教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主评论人来自济南大学的张进智教授对论文提出自己观点并给予相关建议,其他学者也结合自己的研究与报告人进行了交流。

此次会议不仅为企业国际化领域研究提供前沿方向,同时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张晓涛教授一行在此会议中与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扩大了财经研究院的影响,促进了学术交流,为未来的研究与合作拓展了视野与渠道。

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