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樊勇教授谈“对中国增值税减税问题的基本认识”
发布时间:2017-05-25 来源: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5月17日,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2017年春第5期学术沙龙,主讲人是我校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委员樊勇。樊教授主要从增值税税率、税收负担、抵扣制度和留抵制度等方面,对增值减税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厘清了当前一些认识误区。

讲座现场

樊勇教授从中国增值税两次改革出发,分析了中国增值税改革的特点。他指出,从历史上,增值税的改革是对接到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当前,增值税改革分为两个阶段,两次改革都是关于减税和税制优化的改革,可从制度上和减税规模上进行解读。从制度上,第一阶段从2009年起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即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第二阶段是从2011年起开始“增值税扩围”改革,也叫“营改增”,即增值税征收范围扩展向营业税征税范围。从规模上,从2009年转型改革到2011年的三年期间,整体来看,官方公布的减税总规模累计为5000多亿税收。分省来看,中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在减税改革推行后的前八个月就完成增值税退税156亿元。分行业来看,在2009年改革后,制造业增值税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并在2009年后小于三个百分点。从2012年1月试点开始实行“营改增”到2017年2月,整体来看,减税总规模累计超过1.2万亿元。分省来看,2016年上海、广东、北京、江苏等减税规模超过470亿元。分行业来看,建筑、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四大行业,2016年5月至11月与应缴营业税相比,减税1105亿元,税负下降14%。

在实践中,企业普遍反映税负不降反高的问题,对“营改增”认同感不高。但是从宏观和制度内容看,“营改增”是没有问题的。应该明确的是,行业税负和企业税负是不同的。在2016年的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降不增。因为企业不同的投入产出结构会导致企业税负的不同,但整个行业税负是降低的。

樊勇教授还分析了增值税税负差异的原因。他指出,当前民间对减税有争议,也是因为对税率指标的认识差异。法定税率是指税法中规定的各行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但法定税率并不具有实际性的税收负担意义。理论税率是指该行业(企业)理论上应当缴纳的增值税税额所占比重。由于增值税是对增值率征税的,不同行业间增值率的不同,导致了理论税率的不同,而当进项税率不同时,会进一步增加理论税率间的差异。名义税负是指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所占的比重,这是税务总局官方的定义。但是由于增值税存在转嫁的可能性,因此,他认为还存在实际税负的概念。实际税负是企业实际承担的增值税所占比重。然而,名义税负更为常用,这是因为增值税转嫁数据的不可得性。但是名义税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常用当期已经缴纳的增值税除以销售额,这就导致在计算时可能存在税率比17%高的现象。名义税负应该使用企业应缴增值税数据来计算,但是由于该数据无法切实获得,因此用已缴增值税来替代。

运用四个概念对当前我国增值税现象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行业增值税法定税率和理论税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抵扣不完善是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我国行业增值税理论税率和名义税负之间由于征管等原因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增值税税负转嫁不彻底,生产者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国内增值税,留抵是生产者承担增值税税负的重要原因。

樊勇教授从三个方面分剖析了中国未来增值税减税改革方向简并增值税税率在全面推开营改增过程中我国推出简并增值税税率新举措:首先,继续推进“营改增”,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并将增值税税率由原来的四挡减至17%、11%和6%三挡。其次,提高企业增值税进项实际抵扣率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增值税进项实际抵扣率来降低企业增值税税负。具体可以从优化税收征管,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方向入手:税务机关要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帮助企业吃透、摸准、用好增值税抵扣政策。同时,深入调查研究,高度关注并帮助企业解决进项发票方面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优化代开发票业务、简化代开发票程序、确保增值税发票链条顺畅。指导企业要完善相关的财务制度,强化增值税专用发票意识,规范财务管理,促使企业进项税应抵尽抵,最大限度地提高抵扣率。第三,推进企业增值税留抵制度改革受财政收入及管理等客观因素制约,我国除在出口环节外,一直没有建立广泛的增值税退税制度,而是实施增值税留抵制度,使企业增值税不能完全转嫁到下一个环节。应考虑逐步将我国留抵制度改革为退税制度,不仅能大大减轻存在留抵的企业的税负,而且能够贯通增值税税负转嫁链条。尤其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也是一种很有针对性的“去库存”的助力政策,能够达到精准减税的目的。

樊勇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增值税的两次改革确实达到了优化税制,结构性减税的目的。在对改革进行解读时,应该明确行业税负和企业税负的差异,正确认识我国改革目标:保证行业税负只降不升。同时,通过对法定税率、理论税率、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概念的辨析,对我国当前的“营改增”实践进行分析。他提出今后的改革方向:简并增值税税率、提高企业增值税进项实际抵扣率、推进企业增值税留抵制度改革。

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