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在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的带领下,我校文化与传媒学院“文创+黄酒”联合大作业项目组走进陕西省汉中市秦洋长生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洋酒业)开展了为期3天的项目调研工作,达成诸多战略合作意向。中国黄酒双创实验项目正式完成产学研一体化,双创育才计划取得实质性阶段成果。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副院长何群、副书记许晓娟及师生团队参加了此次项目调研。陕西省汉中市市委和汉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人、陕西秦洋长生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玉祥、党委书记周浦益、副总经理吴东平等一行人员陪同参与此次活动。
整合资源,实践育人,联合大作业项目开辟双创育人新格局
此次“文创+黄酒”联合大作业项目整合文化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书法学六个专业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开展实践育人,打造出一条全新挖掘黄酒文化、黄酒品牌市场调研与营销、黄酒品牌推广、黄酒包装设计、黄酒容器造型设计、黄酒文化微电影和黄酒市场投融资的完整、自循环产业链。
近年来,文化与传媒学院在学校的支持和指导下,全面推进创意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双创计划”),构建两课堂融合、三层联动、多学科交叉的双创育才模式。建设集大学生创新训练与创意实践、创业文化培育与综合素养培养、创意指导与创业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创新创业育人平台,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大学生创意和创业能力。“文创+黄酒”联合大作业项目标志着双创计划正式进入项目孵化阶段。
“文创+黄酒”项目嵌入实体经济,完成产学研一体化
文化与传媒学院“文创+黄酒”联合大作业项目调研团队前往陕西秦洋长生酒业有限公司现厂址进行参观。项目组成员参观了公司白酒酿造车间、制曲车间、黄酒发酵车间及谢村黄酒传统工艺传习所等部门,了解黄酒生产原料糯米的有机认证以及黄酒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造技艺、产品风格和科学管理等。双方经协商,正式签署了多个战略合作协议。

秦洋酒业董事长向调研人员介绍黄酒生产工艺

签约现场
魏鹏举院长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文化与传媒学院的资源优势,阐述了作为中国酒的代表——黄酒的特殊文化意义以及国际化发展战略。
本次合作一方面就酒文化挖掘、品牌塑造、包装设计、市场宣传、众筹等方面与公司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另一方面将以此为契机,深入调研,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国文化输出国际化视野两个角度盘活当地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肖玉祥董事长介绍了公司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蓝图,表达了与文化与传媒学院双创项目合作的意向和共赢的信心。双创项目正式嵌入实体经济,完成产学研一体化。
挖掘谢村黄酒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洋县酿酒历史悠久,始于殷商,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县黄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并传承了汉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谢村黄酒旧厂位于汉中市洋县谢村镇的当地标志性建筑——谢孙桥。 “谢孙桥”的故事在汉中洋县家喻户晓。
项目组一行参观了谢村黄酒厂旧址,了解了酒厂旧园区的历史发展脉络,调查园区布局和拓展功能,实地追寻谢孙桥故事以及孝道文化的传承,挖掘谢村黄酒中的文化故事,考证周边文化资源,深入梳理和提炼黄酒文化。
文化生态扶贫,彰显高校教育自信,培育学生文化自信
汉中地处南北气候交汇带,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和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有朱鹮和长青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秦洋长生酒业自给自足的原材料糯米生产基地位于优质的无农药、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当地政府和百姓不计得失,服从国家大局,保护自然生态。
高校不仅要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也要承担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责任,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做引领社会前进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此次黄酒联合大作业项目组深入陕西省国家级贫困县汉中洋县,研究汉中黄酒文化及其衍生品的开发,为当地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推进当地文化扶贫;同时整合汉中地区绿色循环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将文创因素引入汉中经济发展,推进当地生态扶贫。通过文化扶贫和生态扶贫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共担扶贫攻坚任务,承担社会责任,高校教育者身体力行,在带领学生发挥专业特长、辅助产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调研人员在谢孙桥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