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我校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城乡体验日”活动
发布时间:2017-04-20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4月19日下午,按照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相关工作安排,我校牵头、联合首都体育学院共同组织近50名青年教师开展了北京高校教师“城乡体验日”活动。此次活动参观的主题为“走进首都博物馆—恢宏壮丽的北京文化及走向辉煌的都城发展史”。

宣传部十分重视此次活动的组织,前期做了认真调研,在北京市教工委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名录中选取教育、法律、农业、工业等不同领域的基地详细了解情况,联系对接,最终选择了首都博物馆这样一个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博物馆,让青年教师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进一步了解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我校与首都体育学院就车辆保障、人员遴选、行程安排等细致商议,并与首都博物馆进行多次沟通。

下午两点,两所高校教师在首都博物馆大厅老北京的标志性建筑“景德街”牌楼下进行拍照留念,正式拉开了本次两校“城乡体验日”活动的序幕。

合影

随后,在首都博物馆会议室召开了“中央财经大学与首都体育学院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座谈会。会上,首都博物馆杨馆长向各位青年教师介绍了首都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并向大家系统的讲解了首都博物馆的前身、现状以及未来突破的方向——完善渠道、提高展览质量,使我们的文化资源往外走、更多的观众走进来。杨馆长指出,目前,首都博物馆的参观群众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这与当今社会教育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杨馆长还讲到博物馆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她认为两者拥有共同的社会责任,应一同承担起社会的教育工作。接着,首都博物馆宣教部王主任做了青年教师实践基地情况介绍。她指出,博物馆是整个社会的教育课堂和文化殿堂,希望未来博物馆与高校进行更多的接触,设立更多的实践项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首都博物馆将与高校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共同致力于发展、传承社会主义文化。

座谈会现场

首都博物馆负责人介绍首都博物馆、青年教师实践基地基本情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馆长在座谈会中谈到:“当今许多博物馆组织者以及参观者都有一个误区,即喜欢收集、观赏大量历史久远的藏品,而对现代社会的产品及特色并不关注,展出效果好的都是历史展品。但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因为当代社会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今天社会的变革非常之迅速,许多实物产品、设施、艺术、民俗等可能几十年后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今天的一切迟早会成为未来的历史。”这一番话也得到教师们的高度认同,我校一位教师在参观感想中写道:“正如首都博物馆的宣传语——为了明天,收藏今天。我们应该把握当前,将近代与今天发生的事件、事物收藏、记载下来。博物馆可以保留实物,而我们经济类科研工作者则应该发挥专业特长,仔细观察和认识今天的社会。将今天发生的经济现象用论文、研究报告等媒介记录、保留下来,让它们在未来能被我们的子孙阅读传承。这正是我们高校学者应该负有的社会责任之一。”

座谈会后,在首都博物馆解说员带领下,教师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展”,欣赏了代表着各个朝代最高水平的瓷器杰作,例如水月观音菩萨像、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以及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令人惊叹的是,时间并没有在这些文物上留下过多的痕迹,反而,在历史的“打磨”下,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一件件瓷器后面的动人故事,这一件件的瓷器凝聚着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工匠精神”。正是这种平凡却伟大的精神、历久弥新的民族信仰才助力我们重塑伟大辉煌。看到这些作品,听了解说员的深情解说,教师们纷纷感慨:古代匠人锲而不舍的精神会激励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坚持兢兢业业的“匠人品质”。

参观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展”

接下来参观的“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展厅则以深厚的北京文化为主线,以时代演进为顺序,展现了北京从原始聚落到形成城市,从北中国的政治中心跃升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都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历史进程。教师们从展品中了解北京,了解中国。过去的那一段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而 “改革”、“发展”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正印证了“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历史中有我们的世界,历史中有我们的自己”。

参观活动结束后,来自各学院的青年教师代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通过本次的“城乡体验日”活动不仅使自己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历史教育,了解国情、市情、社情、民情,同时在参观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理解,在日后的工作中将会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职责。

(校新闻通讯社 张沛摄)

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