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方案及公共课改革方案专家论证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7-04-05 来源:信息学院

3月31日下午,信息学院在学术会堂604召开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方案论证会,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马殿富教授,中国石油大学计算机系、教育部文科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陈明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焦文品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刘吉强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网络与信息安全学科方向责任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祝烈煌教授对三个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信息学院院长朱建明、党委书记章宁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安全系部分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论证会由信息学院副院长王秀利主持。

论证会现场

朱建明教授首先介绍了信息学院的专业和学科现状。他指出,本次教学方案调整的思路是按照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各专业的国家标准,参考国际名校的培养方案,结合学校特色修订培养方案。

计算机系范丹博士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从事经济管理领域智能数据分析与软件开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在课程体系上,通过学科基础、软硬件系统、财经领域数据分析与处理、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等4个模块来支撑。

信息安全系主任李洋副教授介绍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信息安全专业定位在培养金融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与管理专门人才。在课程体系上,通过学科基础、软硬件系统、金融信息安全理论、技术与管理以及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等4个模块来支撑。

计算机系白璐博士介绍了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该专业设金融软件工程和大数据分析与管理软件开发两个方向。金融软件工程方向培养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突出软件安全技术,熟悉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结合金融相关业务,具备较强的金融软件规划、分析、设计、实施、测试、部署和维护能力;大数据分析与管理软件开发方向主要培养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大数据相关技术为基础、结合金融行业领域和财务管理领域知识,重点培养满足金融数据分析和财务管理应用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公共课教研室主任王坚副教授汇报了我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改革方案。新方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项,共开设3个不同层次的10门课程供各学院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进行选修。

在介绍每一个培养方案之后,专家们进行了提问和讨论。经过充分的答辩和讨论,与会专家主要形成如下意见:一是各专业培养方案定位准确,培养目标符合专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需求,具有鲜明的特色;二是建议参照华盛顿协议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修订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早日启动专业认证;三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增加实践学时,可将实践设计类课程安排在小学期教学。

论证会后,信息学院组织各专业负责人根据专家论证的具体意见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同时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启动华盛顿协议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项目。信息学院按照学校提出的“基础专业强实力、优势专业求卓越、新兴学科办特色”的基本思路开展工作,将所属各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于此,信息学院开展了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本科和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的教学改革。一方面将最新的信息技术纳入教学体系,另一方面积极与财经类专业深度融合。依托我校财经背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等学科下发展出鲜明的专业特色。

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