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信息学院在学术会堂604召开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论证会,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国际信息系统学会中国分会主席毛基业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雷明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施先亮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系统学报》执行主编黄京华教授对三个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信息学院信息管理系、电子商务系部分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信息学院副院长王秀利主持。

论证会现场
信息学院院长朱建明教授简要介绍了培养方案的调整情况。信息管理系主任李海峰副教授介绍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生专业的培养方案。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定位在培养财经信息化和大数据管理人才,硕士专业设立经济数据分析和金融信息系统两个研究方向。在课程体系上,通过信息技术基础、经济管理理论基础、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如《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开发实践》、《ERP原理与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等)、大数据分析与管理(如《信息组织与检索》、《数据分析与挖掘》、《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四个模块来支撑。
电子商务系主任唐小毅副教授介绍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以及研究生专业的培养方案。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定位在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商务创新人才,硕士专业设立大数据营销和电子商务安全两个研究方向。在课程体系上,通过信息技术基础、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数据获取分析处理(如《网络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挖掘》、《市场调查研究》、《统计建模分析》)以及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如《个性化精准营销》、《数据化运营》、《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结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四个模块来支撑。
信息学院党委书记章宁教授介绍了产业经济学硕士专业培养方案。2017年该专业新设互联网经济和金融科技两个方向。互联网经济方向主要研究互联网与经济融合性新兴产业的运作体系、分工协作机理、发展演化路径以及消费、流通、生产的行为方式与规律,开设有《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互联网经济》、《互联网金融专题》等方向课程;金融科技方向主要研究从根本上影响金融业的各类技术创新,包括支付、保险、借贷、众筹、区块链、理财、投资、交易、数据分析、金融安全等领域,开设有《金融科技创新》、《大数据分析》、《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等方向课程。
经过两小时的答辩和讨论,与会专家主要形成如下意见和建议:一是各专业定位符合前沿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需求,符合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建设标准,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财经特色,特别是产业经济学新设的两个方向;二是加强金融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课程的建设;三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特别是设计类课程可以尝试采用MOOC、翻转课堂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沟通能力。
论证会后,各专业负责人根据专家论证的具体意见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同时尝试采用MOOC、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论证会前后,信息学院还就产业经济学的培养方案征求了我校经济学院专家的意见。专家认为,信息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定位以应用为主,经济学院的专业定位以理论为主,形成互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在近期开设了全美首个金融科技学位课程,学院将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结合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创新性地开展金融科技人才教育。
信息学院目前设有产业经济学、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经管类研究生及本科专业。这些专业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在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下发展出鲜明的专业特色。经过近两年对专业培养方案的大讨论和大调整,三个学科(专业)已经形成了明确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