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进一步提升与创新。3月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沙河校区学院1号楼304举行“如何增强大学生获得感”研讨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文娟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以及学院全体老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张会峰、清华大学李蕉、北京林业大学朱洪强三位老师参加。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张会峰老师指出,增强大学生获得感,第一要转变视角,从关注教育者转向关注被教育者,把满足学生需要作为思政课的切入点;第二要先获得老师,再获得课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使自己先被学生认可,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产生学习课程的兴趣;第三要先获得形式,再获得内容。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好的参与。李蕉老师围绕“给教学‘留白’”这一主题,基于清华大学教学经验的探索,围绕教学内容的取舍、课堂设计的整合、成绩评定的重估进行了发言。朱洪强老师指出,增强学生获得感在于“解惑”,就是要直面学生困惑的现实问题。同时,他还指出思政课要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增强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刚老师指出,增强大学生获得感,要重新认识大学生群体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大学生思维方式,重新制定课程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构建价值体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文雅老师指出,经典人文类书籍可以纳入思政课教学中,用一连串的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思路,同时指出,可以把逻辑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去,运用问题链式教学模式,用问题点燃学生。

嘉宾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