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我校学子参加第五届“会见当事人大赛”
发布时间:2016-12-21 来源:法学院

12月10日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主办的第五届“会见当事人大赛”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行。来自我校和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十所高校法律援助组织的志愿者代表参加。我校法律援助协会曹影和张紫晗同学作为代表参加了本次大赛。孙慧律师作为中伦律师事务所代表出席比赛,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张勤缘法官、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谷会肖律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刚副教授担任大赛的评委。本次比赛还得到了中伦公益基金会的支持。

比赛共分五组,案件类型涉及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多方面的法律问题。我校曹影同学和北京大学范月影同学作为一组,接待的是一位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两位志愿者从劳动合同入手,帮助求助者就合同关系进行诉讼,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并通过信访和行政诉讼的方式反映公安机关相关问题。

点评环节,孙慧律师指出,本次大赛的当事人与志愿者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志愿者有时会被当事人打扰思路,在以后的法律援助中要提高这方面的经验,提高对这一问题的应对能力。张勤缘法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专业律师与当事人交流需要语言艺术,需要将专业知识通俗化地表达出来,注意语言文明礼貌;二是希望志愿者能够更好引导志愿者的思路,继而进行帮助。谷会肖律师指出,志愿者应完整了解问题之后再进行分析,在咨询过程中应收集更多的案例,增强专业能力,如此才能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刘刚副教授对志愿者们提出三个建议,他希望志愿者们能够掌握六“W”原则,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和怎么办(how),指出大家应首先清晰了解案情,其次清楚当事人掌握的材料与证据,应该具有更专业的技能,希望志愿者们在掌握更扎实的法律知识基本功。

合影

本次大赛对志愿者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进行了检验,为法律援助志愿者搭建了一个锻炼自我和展现能力的平台。随着法制社会建设的深入,法律援助的需求与日剧增,作为未来法学专业的接班人,在读法科生只有灵活奋进、学以致用,才能更有力地握住时代的大旗,为法律建设奉献自我。

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