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央财经大学新闻通讯社新闻业务培训专题讲座的重要内容之一,10月15日上午,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博士生导师李铁铮教授应邀来到骋望楼地下一层报告厅,作了题为“大学校园新闻采写技巧”的讲座,校新闻通讯社全体记者以及来自金融学院、经济学院、统数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共计2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讲座由学校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副主任李爱民老师主持。

李爱民老师为师生们介绍主讲嘉宾
“今天来到这里我感到有点‘气粗’,因为‘财大气粗’嘛!”铁铮教授一句诙谐幽默的开场白引来场下一片会心的笑声,现场气氛立刻变得活跃起来。

铁铮教授现场进行题为“大学校园新闻采写技巧”的讲座
讲座伊始,铁铮教授开宗明义的为大家指出大学生掌握新闻知识的必要性。“在信息时代,媒体是代替大众验证真实性的主力,同时每个人又都是信息传播者,这更要求当代大学生培养传播素养,加深对新闻媒体知识的了解。”“时刻关注新鲜事物、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是新闻记者所具备的优秀品质,锻炼新闻采写能力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对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讲座中,铁铮教授从“新近发生”、“事实”和“报道”三个角度对新闻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帮助同学们理解新闻的本质,并从导语、写法技巧和标题三个方面对大家进行指导。铁铮教授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要增强向当事人或负责人核实确认的意识,唯有深入采访才能有效避免新闻失实。“与文学作品不同,受众看新闻的目的在于了解外部事情的原本面貌。真实十分重要,我们应当根据事物发展主流和本质来评判真实性。”

铁铮教授还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具体报道案例,深入分析了在校园新闻的采写过程中如何进行采访视角、采访对象、采访主线的选择,如何把握采访提问、采访记录的尺度并最终组织新闻语言,指出了学生记者采写校园新闻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并对学生记者如何培养自身新闻敏感性提出了建议和希望。在讲解校园新闻采写的注意事项中,铁铮教授特别强调,“校园新闻写作最重要的是心中有受众,要把握住受众需求与媒体立场,以客观手法表达主观态度。”

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铁铮教授提出自己在新闻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铁铮教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大家提出的有关校报的角色定位、思政教育的报道角度和新闻报道中人物的新闻价值对比等问题,逐一做了精彩独到的解答。当一位校新闻通讯社的学生记者问及“国际化视角对大学生记者的重要性”问题时,铁铮教授告诉她,“人应该有四个层次,分别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现代的人和国际的人。国际化的视野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养,年轻人更应该好好学习外语,融入到国际化的社会中去。”



现场提问环节
讲座最后,铁铮教授提出了对大家的祝愿和期望,勉励同学们珍惜与把握美好时光,实现自我价值,并祝福同学们事业有成。

讲座结束后铁铮教授、李爱民副部长与校新闻通讯社师生亲切合影
主讲嘉宾:铁铮,首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新闻传播教学与研究工作,主编20多部书籍。曾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