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由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农校对接工作委员会、中国农校对接服务网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共同举办的“全国高校农校对接工作第二期培训交流会”在南京召开。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伙专会主任张柳华、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副秘书长郑广天、江苏省教育厅安全保卫与维护稳定处处长焦伟以及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秘书长黄在宇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周瑞参加了本次会议。
为了促进农校对接在全国范围深度推广,本次培训主要围绕农校对接项目政策解读、国家层面意义、平台功能使用、各地模式交流等五方面进行解读。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农校对接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赵志宏向各参会代表做了农校对接项目政策解读。她介绍了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农校对接项目可依托高校后勤市场影响农业产业化结构,用订单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搭建和拓宽农产品直销平台。她指出,发展成熟的农校对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后勤食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副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助理郑广天介绍了农校对接工作的创新模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指出农校对接通过共享需求和供给信息,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让学生和农户都可以在共享中获益。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柳华就农校对接项目在在国家层面的意义进行了介绍,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同。中国农校对接服务网的工作人员展示了农校对接服务平台的操作方法,让代表们亲自体验网上支付的流程。通过实操体验环节让大家了解农校对接的交流模式和平台优势,并就代表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做了相关指导,为农校对接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最后,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常务张会长对此次培训交流会做了总结讲话,张会长指出,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时期,在政策红利不断增多,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阶段,农校对接项目顺应了时代和政策的要求,通过整合高校后勤大数据,实现信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农、校信息化产业对接,实现了订单式农业产业,对于建立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动意义重大。
经过本次培训,后勤集团饮食工作者深刻领会到了新形势下高校伙食工作的新任务,一方面,决心认真学习农校对接相关政策,并及时收集政策发展变化,比较其与北京高校伙联采的区别;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补充中心的采购制度,及时收集采购数据,分析了解农校对接或高校伙联采政策变化对采购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促进中心采购管理与时俱进。本次培训将进一步提高集团饮食服务中心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为我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餐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