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黄朴民教授谈《孙子兵法》的战略思维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5-12-28 来源:图书馆

《孙子兵法》是一部浓缩我国军事与管理智慧的经典之作,它以深刻的战略思维、卓越的管理思想备受各国各行业的推崇。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图书馆在教务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实践项目”的支持下,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朴民于12月23日在沙河校区3号楼222教室做了“《孙子兵法》的战略思维及其当代价值”的专题讲座。该讲座由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和图书馆联合举办,由图书馆副馆长王玉玫主持,图书馆馆长韩志萍、图书馆馆员和全校10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黄朴民教授首先阐述了《孙子兵法》对现代社会的诸多意义和启示。他将《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概括为五个方面,即:一本奇书,两句真言,三大板块,四项原则,五种关系,其中对“一本奇书”、“两句真言”、“五种关系”进行了重点讲解。黄教授在“一本奇书”的讲解中指出:《孙子兵法》是古兵书中最好的一部兵书,反映了中国古典兵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正所谓“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在“两句真言”的讲解中,黄教授幽默地将孙子的兵法战略概括为:开打之前的“算”和开打之后的“骗”,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言:开战前讲究统筹谋划,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同时又要在开战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各种战略,即“兵者,诡道也”,讲究“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五种关系”的讲解中,黄教授认为《孙子兵法》囊括了以下五种关系,即:力与谋的关系,利与害的关系,全与偏的关系,势与节的关系以及常与变的关系。这些关系启示当今世人在处理各类复杂关系时应注意“做事讲究方法策略”;“平衡各类利害得失,掌握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要一味求全”;“凡事有理有度”;“行中庸之道”等。

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黄老师针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耐心解答,并做了适当的延伸和补充。同时,黄老师还将自己撰写的《黄朴民解读孙子兵法》一书赠送给图书馆收藏,供全校师生借阅。

通过该讲座,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孙子兵法》中各类管理思想的内涵,提升我校学生精神文化素养,而且有利于学生将其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为今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灵活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