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我校演讲与辩论实验班学生在北京第三届英国议会制辩论公开赛中取得佳绩
发布时间:2015-12-08 来源:外国语学院

12月4日至6日,北京第三届英国议会制辩论公开赛(3rd Beijing Debate Open)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行。今年我校演讲与辩论实验班共派出6支队伍12名同学参加比赛,高晓宇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带队参与了赛事,5位来自实验班及《时事与辩论》课程的同学作为随队裁判参赛。最终,在近百支队伍连续两天五轮的循环积分赛之后,我校6支参赛队伍全部晋级32强,其中由钟昕宇、臧一凡两名同学组成的队伍更是进入到半决赛阶段的角逐,成为八强队伍中的一支。基于同行评价和评审核心团反馈,高晓宇老师在三十二位受邀评委和五十多位随队评委中,作为晋级评委参与了淘汰赛阶段的评委工作,最终成为十位半决赛评审团成员之一。

由于赛事的公开性质,本次有近百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韩国SolBridge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Business等英文辩论强校,以及荷兰、俄罗斯、英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优秀辩手参与竞争。进入决赛的四支队伍均为外国辩手,我校钟昕宇、臧一凡两名同学组成的队伍成为八强队伍,与其他国内强校队伍在本次比赛中的最好成绩持平。

北京英国议会制辩论公开赛(Beijing Debate Open)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发起,于2011年首次举办,多次得到中国石化的大力支持;评审团均由国内外著名裁判组成,为英国议会制辩论的一项高水平重要赛事。全程全英文进行,每场比赛开赛前15分钟发布辩题,选手只有15分钟断网准备时间。本次比赛辩题涉及巴以冲突、新闻传播、难民战后重建、中国养老、宗教与外交等九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因此要求选手平时有广泛的阅读积累,具备极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并在赛前进行大量的训练以适应比赛规则,技战术以及抗压能力。初赛采用积分制,全部辩手完成5轮比赛后,积分前32名进入4轮淘汰赛。

本次我校12名参赛选手与随队评委中的两人均来自2014级英语演讲与辩论实验班,另外三位随队评委来自我校四级后课程改革后《时事与辩论》课程的学生。我校英语实验班旨在通过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为我校培养高层次的英语竞赛人才。外国语学院的四级后课程改革引入不同的方向对大二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多元选择,《时事与辩论》课程是近十种不同课程选择中的一门,获得了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教学法研究项目的支持,旨在将英文辩论的思辨性和学生主动性语言提升结合,为我校学生语言能力和思辨教育做出贡献。

我校英语辩论工作在2015年秉承多元参赛和辩手梯队建设等发展原则,尝试“以赛促学,朋辈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分层推进策略,希望借助英语辩论的平台,用竞赛带动实验班教学,进而推动思辨教育在选修课和必修课中的实践,使更多的学生在思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运用能力和视野思维的多重提高与收获。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