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邀请多位知名学者和律师做客“蓟门决策”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楼举行了题为“回归司法理性——‘辩审冲突’的根源与应对”的学术研讨会,就“辩审冲突”这一核心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谢佑平教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建伟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陈永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程雷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教授,《民主与法制》社总编辑刘桂明先生,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常务理事、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栾少湖律师,北京市首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庄案第二季辩护人杨学林律师,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主任常铮律师等出席研讨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或评论。我校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轩应邀出席并主持了会议。
研讨会上,著名刑事司法专家谢佑平教授围绕“‘辩审冲突’与司法理性”发表了主题演讲。谢佑平教授认为法庭对抗是发现真相的最好方式,“辩审”本来应该没有冲突,“辩审冲突”的本质还是“控辩冲突”。从心理学上来看,“辩审冲突”是辩审双方情绪异化所导致的一种行为走样。应当辩证地看待当前的“辩审冲突”现象,正确理解“辩审冲突”的两面性。“辩审冲突”是中国司法发展史上一个暂时的现象,是一个必经阶段,有积极性也有负面性,有技术原因也有体制原因,有律师的因素也有法官的因素,体现了法治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反映了当事人和律师维权意识升高,有关方面也在寻求应对之策。要把压在法官身上的审判之外的“任务”拿掉,逐步建立以庭审为核心的司法制度;法官更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确保当事人和辩护律师的正当权利,通过理性的法庭审理减少冲突,促进司法公正。
在评论发言环节,各位与会嘉宾都发表了真知灼见。李轩副教授在主持和总结中强调,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冲突加剧是一个正常现象,司法领域“辩审冲突”或“审辩冲突”走到前台不足为怪,关键是有了问题如何化解。与会嘉宾提到了很多改善司法环境、解决司法不公、缓解辩审冲突的一些制度性建议,还可以进一步考虑要不要制定法官行为法,预防辩审冲突;如何构建司法职业共同体,能不能争取从司法人员培训开始就做到一体化,能不能彻底实现从资深律师中甄拔法官和检察官;能不能实现法官的巡回任命,避免司法不独立;能不能制定法官独立的细则,保证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者负责。与会专家学者都寄厚望于即将召开的主题为“依法治国”的四中全会,希望有关方面能够正视当前的司法环境和“辩审冲突”或“审辩冲突”的根源,辩证地看待一线律师为捍卫法治所起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大司法改革力度,从而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法治中国建设。
南方都市报、法制晚报和新浪网等媒体对研讨会进行了全方位报道,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