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做了传统金融机构不能做的事情,是推动转型的力量。什么是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应该是每个人都有金融的权利,这是互联网金融正在实现的目标。
应推动三方面的联动:社会创新、软法治理和柔性监管。社会创新是基础;软法治理是运用我们的社会组织,把自己的流程标准提升为一种规则的公约等;柔性监管和刚性监管相结合,以市场主体为基础的治理结构才会形成多元共存、良性互动新局面,才有利于各方得到更大的扶持。
去年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以至于让我们的银行界都觉醒起来。所以,今年出现的新现象就是银行业开了很多会,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互联网金融不再仅仅是玩P2P、众筹,对银行也有招了,打破了互联网金融就是民间金融的说法。
互联网金融爆发之年
早在互联网1.0时代,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有两个比较经典的案例:一是证券市场引入网上交易;一是信用卡、银行卡直接进入网上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银联和上交所、深交所应该称得上是我们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先驱,功不可没。
大家看到互联网金融革命性的力量也是在资本市场。2002年发生了“花旗银行抢注专利事件”,那时候未来金融业竞争的制高点就是在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上。
这10年来,我们逐渐看到几个渗透率的变化。互联网的渗透率在PC机时代很难爆发式增长,但是进入互联网2.0时代,尤其是智能手机面世之后,互联网渗透率迅速提高。这个爆炸点就在2013年,因此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爆发之年。
再一个是金融渗透率。正规金融体系始终渗透不下去,无法覆盖乡村以下的区域,无法覆盖我们的草根创业者、小微企业等。因此,金融渗透率与互联网金融的渗透率有非常大的落差,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爆发非常重要的背景。而电商的渗透率已经借着淘宝这样的平台起来。
这三个渗透率非常重要,开始是点点滴滴的。互联网企业不再满足于为金融业打工,想自己干金融。积蓄了巨大实力的民间金融找到了互联网的出口,于是爆发出互联网金融的巨大能量,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爆发的背景。这是潮流所至,势不可挡。当然互联网金融发展也有虚火,需要降火,有一些潜在风险需要盘查。
互联网和金融结合,特别是互联网渗透到金融以后,在民间金融的背景下可以支撑和发展,而现有的监管体系又恰恰为其提供了夹缝生存的空间,夹缝管不到的地方他们就有创新的自由。
这种现象从上个年代就已经有了,第三方支付经过10多年发展,已经从担保支付到行业支付到微信支付一路发展过来。我认为,这不仅打下了基础,而且创造了新的基因,互联网有了这个基因可以衍生出很多新的产业。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这么火?因为其很好地表现了互联网发展的三个特征:首先是建设网站平台,然后连接起来,再互相起来。因此我坚决支持做互联网金融,去年我发起了两次大会,一个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峰会,一个是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在社会上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互联网金融的落地必须要有产业
不过,互联网金融不能只做概念,做产业才能有出路,推动互联网金融的落地必须要有产业。不过,做产业化并不意味着每个企业都依托P2P、众筹平台。
我不太讲互联网金融的几种模式,因为这几种模式还没有定型,即使定型了也存在未来不可预见的可能。因此,模式对互联网思维而言是过时的,互联网思维是面向未来。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大趋势,这个趋势下可能会由大力量来推动,比如一些时代元素,而这些元素可以不断地重组,形成各种新的模式。
更重要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力量,它提升了人气和投资热情,其次是我们学术界、媒体界的推动,指出互联网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媒体,零售等,下一个颠覆是金融,由此引起了很多人的热情。
跨界融合产生革命性力量
互联网就是一种工具,就是补充传统金融机构不能做的事情,是推动转型的力量,互联网金融一定是融合趋势。无论从互联网企业开始,还是从电商平台开始,最终是产生融合的力量,并且这种力量是革命性的力量。什么是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应该是每个人都有金融的权利,这是互联网金融正在实现的目标。
有投机论说,互联网就是钻了监管的空子。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单独拿互联网金融说事,本来任何一种创新就是钻政策的空子,什么是空子?就是法律没有规定的就是我大胆创新的自由。当余额宝出现的时候,有人就说美国版的余额宝最终消失了,中国的余额宝最后也一定会退市。我说你说得对,每个孩子出生最后都会死,但余额宝刚刚出现就说它要死没有太大意义,我认为它还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过去政策一再下发文件推不动的改革,现在利用余额宝一下子把大家都激活了。我觉得这是好事。金融需要有创新,创新需要有活力,哪怕现在余额宝退市了,它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激活了中国金融的活血。
互联网金融需要长效监管机制
互联网金融绝对可称作草根金融,但并不是每个人去做平台,而是每个人可以参与其中,可以作为消费者去享受和体验。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方必须要掌握三大核心技术:第一是风险管理技术,这方面传统金融有优势;第二是IT技术;第三是法律技术。比如,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安全的排查和信息披露等,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但我们可以做到让每个人都可以理解,都可以享受。
互联网企业还没有理解这些技术的重要性,它们一旦成为社会性的事务之后就不再是企业的事情。一些重大的创新几个月内就可以覆盖近亿消费者,所以它不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需要有风险的评估、安全的检测、危机的应对预案,因此监管需要介入,这就是为什么央行叫停虚拟信用卡的原因。美国的银行在进行风险备案才能够上市新产品,服务提供方在每个新产品上市之前要进行风险自评,安全自测,再提交给央行,央行也不作评价。由第三方认证评估之后再做信息的备案,才完成上市之前的备案工作。
互联网金融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
为什么要大力倡导互联网金融?因为我们发现,包括出口、投资、消费在内的三驾马车,目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渐疲惫,而包括环境污染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增量,互联网金融就是新的增量。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已形成了世界级的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中国互联网有黄金10年的周期。我认为这个互联网周期从去年开始,未来影响力势必爆发性增强。而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不仅仅是技术、金融、经济的融合,背后还有社会的变革等,所以我认为应推动三方面的联动:社会创新、软法治理和柔性监管。社会创新是基础;软法治理是运用我们的社会组织,把自己的流程标准提升为一种规则的公约等;柔性监管和刚性监管相结合,以市场主体为基础的治理结构才会形成多元共存、良性互动新局面,才有利于各方得到更大的扶持。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会主席,本文根据其日前在上海交大主办的“2014 新阶段机遇与挑战——中国上海金融国际化发展研讨会”上演讲整理而成)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