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财大

您现在位于:
【金华日报】“艾青与世界”学术研讨会在安徽落幕 学术界展望“艾青学”
发布时间:2013-09-12 来源:金华日报

7月11日,“中国艾青研究学术峰会•‘艾青与世界’研讨会”在安徽师范大学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院校、科研院所和文艺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以往不同,此次研讨会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艾青学”的命题。

“之前没有任何人提出过这一命题,”金华市艾青研究会会长叶锦告诉记者,“虽然‘艾青学’现在不像‘鲁学’、‘红学’那样有大量的学术论著、论文,也没有十分明确的体系,未达到‘艾青学’的标准,但这一命题的提出促进了艾青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始终把建立‘艾青学’作为终极目标不断努力奋斗。”

本次研讨会由金华市艾青研究会、芜湖市诗人协会和安徽师范大学联合举办。

“艾青学”是一种展望

“艾青学”这一命题由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杨四平最先提出。在此次艾青研究学术峰会上,他当选为大会副主席兼执行主席。

“‘艾青学’的提出并非偶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四平说,“这是我一直在想的。当初为了‘21世纪文学在海外的接收’这一课题,我开始深入研究艾青,在此过程中,我发现艾青的作品只局限于国人的自我欣赏,海外研究很少。这次峰会的召开也是一个重要的契机,目前‘艾青学’尚未成型,我希望通过这种大胆的构想,形成专门的学科,投入更多的研究队伍,掀起新的艾青研究热潮。”

关于“艾青学”,也有一些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艾青研究还不足以成“学”。杨四平对此表示理解,他说:“这是历史的复杂性、时代性等因素造成的,是对艾青的片面研究。提出‘艾青学’,可能有人会有疑问,难道艾青的影响扩大了吗?在文学逐渐边缘化的当下,提出‘艾青学’难免遇冷,但是学术研究从来不是跟随时尚的,它是一种积淀,它不是现成的,而是一种设想、一种展望。”

“艾青学”的提出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首先,要抓住‘艾青学’的灵魂,注重艾青研究、艾青研究的再研究。

其次,学科的建构也至关重要,海外资料的收集方面将是巨大的考验。再者,要有合理的研究队伍,包括年龄、学历的合理化,促进研究队伍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最后,要不断为‘艾青学’的研究创造平台,比如创办专门的学刊等。”杨四平说。

艾青研究的终极目标

从1991年第一次提出成立艾青研究学术峰会至今,十几年来,叶锦坚持苦心钻研。2010年,艾青诞辰100周年之际,他共出了4本专著,在本次学术峰会上,叶锦当选为主席。

据叶锦介绍,之所以召开此次主题为“艾青与世界”的学术峰会,是因为多年来艾青及其作品在国际上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关于艾青海外游历、艾青作品在海外的传播、海外学者对艾青的研究、艾青海外题材诗作研究等方面都比较缺失。

谈到杨四平教授提出的“艾青学”,叶锦说:“虽然‘艾青学’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但目前仍达不到‘艾青学’的高度。”那么,“艾青学”为何不能像“鲁学”、“红学”一样称为“学”呢?“这里有两个评价标准,一是需要有大量的学术论著和论文,目前这一方面已初步具备条件。二是要有明确的体系,如艾青的生平方面,由于档案还未解密,艾青在欧洲、新疆、黑龙江等地的生平资料仍十分有限,另外艾青及其作品在国际上的研究也是个薄弱环节,如何促进艾青作品在海外的翻译和出版,如何使艾青作品在海外传播更加系统化,都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艾青学’从这里起航,我们会把建立‘艾青学’当成艾青研究的终极目标。”

据悉,下一届研讨会将在四川成都的西华大学举行。

专家谈艾青:永恒而又新鲜的话题

艾青不爱父母妻子?

说到石文瑛老师,可能大家更熟悉她的笔名———潇元,她是唐山师范学院的教授,是一位富有才情的作家、诗人。在会议上,她提出的“艾青爱祖国、爱人民、爱土地却不爱父母、不爱孩子、妻子”的观点突破常理,让人耳目一新。

何出此言?“这和艾青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有关。”潇元说,“艾青出生时脚先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逆生’,旧时社会视这一现象为不吉利,所以艾青的父母将艾青托给保姆大堰河照顾,艾青从小不与父母一块生活,这也使得艾青与父母渐渐疏离,反而与大堰河关系十分密切。另外,艾青受集体意识的渲染,认为有钱人不是好人,他的父母用1000大洋送艾青出国留学,可见艾青父母是富裕的,所以他就认为父母不是好人。大堰河其实也是‘人民’的一个代表,一个缩影,艾青无疑是爱人民的,却不爱自己的父母。艾青两次入狱,‘文革’也给了他极大的打击,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下的他,愤懑、易怒,他对自己的孩子、妻子也很冷漠。艾青对于国家来说是幸运的,对于他个人来说是不幸的、可悲的。”

问到金华留给她的印象时,潇元说:“金华是一个有超前意识的城市,金华不仅做经济,也做文化,走在全国许多城市的前列。艾青作为金华重要的文化符号,也得到了政府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暴发户仅仅有钱没有文化得不到尊重,一个城市亦是如此。”

艾青的悲剧精神

马丽是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副教授,平日里既爱读诗、写诗,也爱评诗、讲诗,这次参加完会议后又应邀至金华担任“首届全国中小学艾青诗歌奖”的评委。

马丽对艾青诗歌的悲剧精神颇有研究,比如艾青留学法国时面对苦难的醉意反抗精神、抗战时期忧郁的悲剧精神及殉道精神等。她认为,殉道的悲剧精神其实来源于《圣经》中的圣母玛丽亚,《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其实就是艾青心中的玛丽亚,这一独特的见解为我们研究艾青诗歌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她看来,艾青诗歌还是一种美的凝结,是一种雕塑美。

“艾青的诗歌既是小的也是大的,既是思想的也是艺术的,既是个人的也是人类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艾青值得我们不同年代的人去探究,是永恒而又新鲜的话题。”马丽说。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