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财大

您现在位于:
【光明日报】王广谦:财经人才的需求走向与培养
发布时间:2010-12-01 来源:《光明日报》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得许多金融机构降低了人才储备预期,大幅度地缩减招聘计划。这种情况一方面对财经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更重要的是,社会对财经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金融危机固然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影响,但也是一次深刻的经济调整契机,对于财经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同样如此。当经济发展态势很好的时期,各类财经类人才都会得到比较充分的就业机会;但是当危机出现了,大浪淘沙,市场就会对财经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作为主要以财经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一方面要认识和把握需求变化,另一方面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和调整人才培养思路。

对迅速发展的中国而言,如何实现可持续的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挑战。企业则需要在日益多元复杂的全球化背景下,从治理结构、财务制度、资本运作、风险监控等多方面,完善运营机制,在产业转型与升级中抓住机遇。

全球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财经人才;中国的发展也急需创新型的财经人才;有雄心的企业尤其欢迎高水平的财经人才。金融危机凸显了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和新标准,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高素质财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促使我们在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新要求与新策略

我国的特殊国情、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为财经类人才成长和理论政策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丰厚的土壤。这是任何国家都不能比拟的。当前应对国际经济危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动经济调结构、上水平,更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财经学科,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怀有社会责任感、熟悉国情和经济规律的财经人才。

在这种环境下,中央财经大学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能够适应国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富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精湛专业能力、良好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品质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精英人才。

财经类毕业生一定要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人才,不仅要具备科学、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形成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比较从容地面对来自岗位、来自社会发展不确定性的挑战。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无疑也是高水平财经人才的必要条件。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要具有崇高的理念和“兼济天下”的责任心,如无高尚之情怀、担当之信仰,也很难成就大器。

培养目标的确定,为培养路径的选择提供了前提。大学一方面坚守着大学理念,大学精神,要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良知的一批优秀的学者,引领未来社会;另一方面要考虑现实的就业压力,培养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大学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注重师资队伍的打造。因为只有一流师资才能形成一流教育,只有一流教育才能产生一流人才。

二是注重研究成果的蓄养。因为只有一流的研究才能保证一流的教学,只有一流的教学才能形成一流的贡献。为实现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学校在加强应用政策研究投入的基础上也加大了对基础理论研究的跟进。学术上不仅积极对国外的经验给予借鉴与分析;同时注重中国特色,中国气概、中国风格的理论指导。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学校承担了“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和结构调整”、“国际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研究”、“基于经济周期的金融危机防范研究”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三是持续不断地实施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过程重点抓好教材建设、教法创新、实践教学三个环节。对学校教材建设要进行规划与设计并建立相应教材建设管理制度、加强对选用教材的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教材编写、使用质量。学校还需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通过加强案例教学、实行分级分类教学、以现代网络教育形式开展辅修专业教育,搭建教学资源库平台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可根据学科特点,构建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在实验教学、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管理和质量监控,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

不创新也就无以坚守,但不能太急功近利,强调适应与引领。未来中央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是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能够成为社会精英人才的培养基地,研究重大经济社会与实际问题的科研基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的思想库。要通过国际化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使中央财经大学办成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和国际名校,这是我们应承担的责任。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