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财大

您现在位于:
【中国财经报】莫林虎:“山寨文化”盛行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0-12-30 来源:《中国财经报》(2010年12月09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知识产权与城市发展市长论坛”上表示,“要想改变国内泛滥的山寨文化,必须从文化传统上着眼,扭转大众对知识产权的看法和态度。”

如果评选中国网络最流行的词汇,“山寨”绝对能跻身前列。身边很多人用起了山寨手机,电视里正在播出山寨电视剧,剧场里最火爆的是山寨话剧,网上最红的是山寨明星……层出不穷的各种山寨版似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山寨影视剧、山寨音乐、山寨艺人、山寨搜索引擎等等,山寨文化和山寨精神以其惊人的速度形成了“无处不山寨”的宏大局面,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山寨文化为何会如此受人追捧?它的存在和发展是好是坏?

从仿冒到“山寨效应”

山寨源于广东话,本义为山村、部分少数民族居住区域、筑有防守工事的山庄、旧时绿林强盗的山中营寨等,但随着近年来山寨商品在IT行业的兴起,山寨一词也衍生出了逃避政府管理的仿制品、伪造品及盗版等含义。追根溯源,现在风行的山寨文化起源于以仿冒名牌起家的山寨手机,例如“NOK鄄LA”“SAMSANG”“Anycoll”等等。

由山寨手机所引发的“仿冒”、“恶搞”热潮在国内逐年升级,目前已经产生了相当规模的“山寨效应”乃至“山寨文化”。山寨手机问题固然很多,但所谓山寨文化对网友们的渗透所产生的影响则更为深远,一时间,似乎只要有正宗原版的地方,必然会出现山寨版本。

小剧场里演出的山寨话剧《罗密欧与祝英台》、《幸福像草儿一样》、《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一个个外形相似的山寨明星也纷纷出演各类广告,更有网民在网上提议举办山寨春节联欢晚会,要在除夕夜网络直播,叫板央视春晚。

时至今日,“山寨”所表达的意思已经远远超越了手机领域,其概念也被扩大到日常生活中,不单单指盗版,其含义主要集中在了“另类翻版”上。它所具备的一些貌似“创新”和“别具一格”非常贴合当今网络中所流行的价值观。

“山寨一条街”正是在这个时候进入我们的视线并迅速蹿红。南京的一个网民无意中发现了一条遍布山寨版店铺的街道,便把这条挂着“李明”、“必胜糊”、“巴克星”、“曲同氏”、“T-11”等“雷人”招牌的街道照片放到网上,引来无数网民转帖。虽然事后证实,这是当地某开发商的炒作行为,但如此“山寨”的做法还真让人感叹山寨文化对吸引人们眼球的良好效果。

山寨风为何愈吹愈烈

其实山寨文化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论,山寨文化对草根一族有极大的吸引力。过去的大众传播是由精英主导的,而网络的出现,让山寨文化有了传播的途径。

“山寨文化与我们的民族性格有关。中国人普遍具有追求时尚、跟风、扎堆的心理,在这种心理诱发之下,山寨文化应运而生,并逐步为社会所认同。”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出版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莫林虎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许多专家认为,山寨产品以模仿、侵权起家,从某种意义上说触犯了相关的法律,不应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趋势。

面对南京的“山寨一条街”有律师也认为这属于一种侵权行为,“山寨店铺的名字都属于变体商标。”律师孙新表示,商家通过变体、字母颠倒顺序等手段,一方面可能造成消费者的误认,另一方面对原商标注册人也是一种侵权,如果山寨店铺产生了收益,品牌所有人有权对其提起诉讼。

而作为开山鼻祖的山寨手机商既省略了纳税、研发、广告、促销等费用环节,又以大大低于真品价格及远远多于真品功能的优势进军市场,并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弱点迅速盈利。虽然媒体早就披露过山寨产品具有质量不保、严重抄袭、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硬伤,但许多消费者仍在其低廉的价格和噱头下趋之若鹜。

山寨产品的出现有其合理性,譬如低廉的价位、看起来完备的功能等。它们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促使一些大厂商不得不降低产品成本和产品价格。从这个角度来讲,低端消费者可以以低廉价格享受到除品牌因素之外的大部分服务,这对于促进消费是个有利之举。但某些“山寨行为”侵犯了品牌商家的权益,大量涌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的混乱。

盗版现象在中国本就非常严重,“除去图书和电影、电视剧的盗版,近年来电视节目的相互抄袭、相互克隆也有愈演愈烈之势。”莫林虎说,我们不能不思考,这在某种程度上跟山寨文化的过度流行有关。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也表示,“山寨文化的流行归根到底是跟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有关,要整治山寨,必须先从文化理念下手。”长期以来,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人们往往认为,知识作为无形资产并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它应该被大众广泛的无偿使用。而在当代社会,知识已经开始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山寨文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传统文化对知识的态度导致的。”

“山寨文化”的两面性

对于山寨文化给市场经济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影响,田力普告诉记者,“我们应该区分对待山寨,要看到它的两面性。”他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或生产者仅仅是借鉴或抄袭已有的产品与技术,那肯定是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必须要被严厉打击;但如果在合法借鉴他人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或专利,这个是值得肯定与鼓励的。“要肯定和鼓励研发创新,中国才能在2020年实现成为创新型国家的转变。”

很显然,如果山寨只是停留在初期对手机等IT产品的模仿复制上,谈不上什么山寨精神。当山寨进入到各行各业之后,在广大草根精心培育之后,才有今天颇为壮观的山寨文化。然而山寨产品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害人性命,维护山寨精神难度很大。

一家网站就山寨文化做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38.7%的人认为复制是山寨文化的核心内容或代名词,此外冒牌、剽窃、劣质等词也成为公众对山寨文化核心内容的理解。然而,也有40.8%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创新。

不可否认,山寨产品中很多都有侵权的嫌疑,有些根本就是仿冒名牌。但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却有不同的看法,“山寨文化、山寨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文化空间,它迫使庙堂文化、庙堂产品更加注意自己产品的平民化。”山寨文化似乎让我们的表达方式更真实,也更多样化了。

莫林虎认为,正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教育体制导致我们的创新能力不够强,山寨文化盛行。拿电视节目来说,借鉴国外的优秀节目本无可厚非,但将自己的想法加入其中,令其本土化、平民化是可取之法,一味地照搬照抄只会显得自身的矮小。

“我们应该从立法、执法、教育等方面入手,做到立法科学、规范,执法到位,尊重知识,增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从提高经济文化水平入手,增强全民族的创新能力。”莫林虎说,在18-19世纪,美国也经历了盗版欧洲产品的热潮,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增强,美国也走到了世界领先位置。

看来,山寨文化要想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文化现象,只有在创新精神的作用之下才能继续在大众的视野中闪闪发光。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