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财大

您现在位于:
【人民网】贺强:变革中国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发布时间:2010-03-08 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原文地址:http://finance.people.com.cn/GB/51844/51850/183441/11089945.html

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贺强做客人民网。与广大网友谈论证券市场中的那些事。贺强表示变革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

贺强委员说,今年“两会”一开始我带来四个提案,今天早上又补充了一个提案。主要都是“低碳经济”和金融方面的提案,其中有一个提案也涉及到资本市场,就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要建立我们的证券场外交易市场,有这么一个提案,待会儿可以谈这个提案。

我认为这些提案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变革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提案。实际上类似的提案,我在去年就提出来过,但是我感觉去年我们对低碳经济和变革经济发展方式好象还没有像今年这么高度的重视,很多人还不太理解。所以,今年我又重新更明确地提出了一个提案。

而且我这个提案,跟很多人讲的低碳经济是完全不同的。今年很多委员都提了“低碳”的提案,而且“低碳”作为一号提案,但是很多人提出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呢,是从天气、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从这一块推出来的要发展低碳经济,因为整个地球碳排放太多了,影响了气候,是从这个角度提出来的。

而我们角度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是从研究多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方式,从这个入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我们这种经济增长的方式,现在是阻力重重,难以为继了,这个路越走越窄,就必须要彻底变革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经济发展方式,唯一之路就是低碳之路。所以,我们把变革经济发展方式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贯穿起来了,通过推理推出来这个结论,把它互相联系起来。

现在很多人听着强调变革经济发展方式,也听到了要调整结构,另外也听到了发展低碳经济,但是互相都是孤立地理解。但是低碳经济和变革经济发展方式,跟调整经济结构,应该是统一的,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涉及到现在要变革经济发展方式,怎么变革?往哪儿变?调经济结构怎么调?

我认为,都必须按照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去调整经济结构,否则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话,调来调去是白调的,搞不好会调错。

下面,我就稍微详细一点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整个推理的过程和思路。因为我们研究了多年的中国经济的历史,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三十年我们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我们也冷静地看到,中国几十年的发展中一直存在一种“病态”,什么病态呢?冷热病,俗称“打摆子”,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总是不稳定,总是忽冷忽热。

根据经验数据,我们的GDP一超过12%,经济就过热了,甚至没到12%,一超过11%,经济就过热。比如2004年,我们已经十一点几,经济就过热。经济过热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就是煤、电、油、运全面紧张,比如2004年上半年出现过,江浙一带企业要生产,没想到一周停五天电,很多发电厂,电煤只有三天的了,有的甚至都断电了,这叫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这是所谓经济过热。

经济一过热,我们就必须用收紧的政策加以调控,不调就乱套了。所以,迫不得已必须调,政策要收紧,政策一收紧,经济连续下滑。但是经济在下滑过程中,一滑到八,甚至没到八,一到九,经济就过冷。经济过冷怎么办呢?我们就放松政策来刺激。去年刺激经济的政策无非是几十年的若干轮回中的又一次,在我们看来又一次而已。

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百分之八的增长,拿到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是高增长,为什么我们见不到八,一见到八就保,不仅去年温总理要保八,早在1998年东南亚危机的时候朱总理就提到保八,而2009年和1998年有很多相似之处,于是又提出“保八”,一个是提出了“保八”,一个推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一个是经济下滑,一个是遭遇了金融危机冲击,为什么一到八就保,全世界高增长我们为什么要保呢?

而且为什么一到12%,就过热了,很多人可能没有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为什么一到12%,经济就过热,因为我们遇到了两大瓶颈,一个是资源瓶颈,一个是环境的瓶颈。我们每一年经济发展如果太快了,资源跟不上,所以煤电油运紧张。

现在如果哪一年经济发展太快了,我们环境承受不了,这两大瓶颈就制约了我们太快的发展。如果说资源有限,我们可以无限地发展,但是不可能,有两大瓶颈。

为什么一到八,我们就过冷了?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又遇到了三大瓶颈,一是新增人口的瓶颈,每年我们新增人口有多少呢?往早一点说,可能把大家吓一跳,我们1970年前后有五年每年新增人口是2000多万,相当每年生出一个澳大利亚,比如1970年我们一下新增了新生儿是2300万,这不得了了。

所以,后来1976年我们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在长期独生子女政策下,我们2000年以后,几乎好几年都是每年新生1000多万,只是2008年最少,还生了五六百万。每年新增人口要吃掉新增的GDP,所以它跟新增GDP绝对是高度相关的。

不仅是这一块,每年还有新增就业的瓶颈。我们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和农民工需要就业,但是如果经济连续下滑,滑到八,我们给新增就业提供的岗位就会越来越少,它满足了新增就业的要求。

现在还有一个新的障碍、瓶颈,很多人还没注意,就是新增老龄人口的瓶颈,因为老年人要消耗GDP,但是他又不能产出了,丧失劳动能力了,需要赡养。

我们老龄人口,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据统计已经达到了1.6万亿,数字是相当高的,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人口的老龄化,85岁以上的老年人,包括失能老人,没有劳动能力、生活能力,包括智障老人等等,数额是巨大的,现在人口老龄化以后包袱是很沉重的。所以,必须GDP有较快的增长,否则满足不了这方面的需要。

这三大瓶颈就是人口的瓶颈,上有瓶颈,下有瓶颈,就使中国既要较快地发展又不能过快地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所以,只能在8到12,或者9到11这样一个狭窄的区间去运行,我们国民经济运行才会稳定。但是想想难度有多大,可是如果不是如此,就不稳定,不稳定就得用政策。

我们为什么用政策来调控,这跟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的,总想把它调在合理区间,你想想难度也多大。所以,我们看到通过研究中国经济和中国历史,从1988年,我们出现了一次抢购风潮,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18.8%,从1988年到2008年,我们算了一下,二十年的时间,我们治理整顿加上宏观调控的时间,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加强一块儿一共十一年半以上,这么宝贵的二十年时间,世界各国都是拼命发展自己的经济为主,我们却以治理整顿为主。

而且不整还不行,这不出现一个怪圈了嘛。所以,我们为88年通胀治理整顿三年,1993、1994年又出现更严重的通胀,1994年通胀率高达24.1%,当时又治理整顿三年。2003年6月,央行发布了121文件,加强对房地产通知开始,一直到去年11月,五年半的时间,一共十一年半。

所以,这种现象,我们是以整顿为主了,这种现象肯定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理解小平当时讲的“发展才是硬道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不能怪我们总是用政策来调节,它不调不行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我们认为问题就出在了我们几十年一贯制的转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我形容一下,在我们不追求总体技术水平提高的条件下,主要是依靠外延简单的扩大来推动GDP的增长,推动经济发展。外延简单扩大,本身水平不高,就靠外延简单扩大,技术水平不高,能源转化率就很低,全世界几乎最低,消耗的资源就非常大,这种情况下外延再简单扩大,消耗资源更大了,破坏环境更严重。

所以,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粗放经营式的的,经验经济发展方式肯定是不科学。要想解决我们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包括解决冷热病的问题,解决左右宏观政策调控经济的问题,就必须彻底变革经济发展方式。我们认为,我们今后应该走一条什么路呢?

我们认为在追求总体经济水平提高的条件下,通过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增长。这是一条什么路呢?这是一个集约化经营、内涵化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

内涵化发展的特点是不追求规模外延的扩大,而追求自身技术的不断提高,依靠技术提高来创造效益、创造GDP。技术水平提高,就可以大量节约资源,可以提高能源的转化率。所以,这条路就是低碳之路。通过分析、推理推出来必须要走低碳之路。

我还要补充一句,我们现在肯定的必须要走低碳之路,这是唯一之路。因为老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路越走路越窄,早晚有一天是走不下去的,上有瓶颈,下有瓶颈,所以唯一之路就是要发展低碳之路,而且现在看来,全世界低碳之路是殊途同归。

但是我们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也看到,其实现在也有障碍,也有瓶颈。总体而言,它的障碍是在低碳经济里面涵盖各个领域、各个产业来讲,还是处于投入大、产出小、成本高、收益低的状态,这是它的一个障碍。问题在于,有人说低碳好,节能环保好,但是不赚钱,我们为什么要搞?有人甚至这么说。

首先怎么看这个问题,方向选对了,是唯一之路,再有障碍,也要攻破障碍一定往前走,首先要有这个思想,有了障碍就回头,那是死路。所以必须打破这个障碍,不能看着前面有瓶颈、有障碍就不走这条路。

而且全世界都要走这条路,实际上我们现在全世界都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传统经济,比如我们跟美国的技术差距还是比较大,可能三十年,有些领域三十年甚至四十年,差距很大。在低碳经济、节能环保这些产业的发展方面,和美国的技术差距不是很大,有很多技术在同一起跑线,关键就看谁的观念转换得快,谁起跑得快。谁起跑得快,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又会居于领先地位。

我们现在正处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之中,如果还不清醒,还不立刻转换观念的话,那么今后永远是落后的。关键就是障碍怎么突破?我认为主要就是依靠这些产业的技术方面,我们争取在三年五年之内要有重大的技术突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些产业里有一些技术的重大突破,它会引起一场产业革命,会带动整个经济高速发展。历史的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政府总理工作报告里在谈到发展科学技术,段落不长,但是连续提出了三个技术突破,说明我们中央的领导也看到了这一块,必须要用技术突破来扫清我们前进的道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