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刊登网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09-03/04/content_5796.htm
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今年1月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强调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施“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时就已经出现,国际金融危机只不过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大学生就业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学校和企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难。但不可否认,以往在大学生就业促进工作中还存在社会动员不足的情况,没有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慈善组织就是这些社会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华民慈善基金会为例,2008年面向社会推出大学生就业扶助项目,既给予一定的现金资助,也加强培训支持,援助全国20所大学近2000名贫困大学毕业生。2009年华民慈善基金会计划投入1500万元与全国30所高校合作,扶助3000名贫困大学生就业,以后还将逐年扩大扶助与合作的规模,争取在5年之内扶助3万名贫困大学生就业。通过研究这一实践探索,我们发现,慈善组织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可以发挥特有的积极作用。
首先,从性质上看,慈善组织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慈善组织与政府、企业、学校以及社会其他力量有着天然联系。作为第三部门,慈善组织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进行有效补充,往往能得到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慈善组织的成立与发展,一般有企业的支持,企业经常把支持慈善组织活动作为承担其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慈善组织的非营利性,也容易获得学校和其他社会力量的信任。因此,慈善组织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人缘”优势,动员社会各界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形成巨大的合力效应。
其次,慈善组织有一定资金优势。作为专门从事慈善工作的机构,慈善组织一般掌握着相当大规模的慈善资金,尤其是基金会这一类慈善组织。慈善基金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募集到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善款,同时,慈善基金会安排使用慈善基金的方式具有灵活自主的特点,完全有可能把大量基金安排到从事促进大学生就业领域,甚至支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再其次,慈善组织具有专业性,一般从事着一些特定行业领域的慈善工作。因此,慈善组织对所从事行业领域的情况比较熟悉,与这些领域的用人单位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他们对这些领域的用工需求、职业要求和发展前景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慈善组织如果能发挥这一优势,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就更容易为这些行业的企业输送其急需的合格劳动者。
最后,随着我国慈善组织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其本身也可以容纳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就业。民政部公布的2008年12月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社会团体22万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7.8万家,基金会1390家,社会组织总数近40万家。目前,这些社会组织也急需社工、财务、经济、金融、医护、法律和计算机等诸多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形势下,他们可能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新的职业选择和就业机会。
慈善组织虽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以上优势,但不能解决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单打独斗,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走有特色的务实路线。笔者认为,慈善组织要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作用,至少应坚持动机的非功利性、服务群体的特定性、管理方式的项目化、实施过程的合作性等要求。
慈善本身具有非功利性,非功利性要求慈善组织不追求慈善以外的目标,只能为其固有的目标而奋斗,把最好的事情做到做好。慈善要求在从事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工作时,慈善组织应恪守非功利性要求,不能成为商业机构进行政府公关或市场营销的工具,更不能打着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旗号,损害学生、高校、企业甚至国家利益,应以诚挚务实的态度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自觉承担在这一方面的社会责任。
慈善组织做大学生就业工作不宜漫无目的地撒大网作业。粗放型运作方式不仅是慈善组织自身所无力承受的,也很难取得积极效果,更不符合慈善事业宗旨。慈善事业,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事业应以调济贫富差距为目标,以社会救助为主体。所以,慈善组织在实施大学生就业方面应主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他们可能是弱势群体中的更弱势群体,为他们服务既是慈善组织自身宗旨的必然要求,也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慈善组织大都通过运作具体慈善项目来开展慈善工作。我们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也应坚持这样的方法,同时,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慈善项目时,应贯彻诚信、规范、透明、专业和高效的运行原则,坚持慈善组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导性和直接性,体现科学性,这样有利于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发挥其应有社会效果。
慈善组织从事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在运营大学生就业类的慈善项目时,慈善组织首先需要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应适应就业形势,有效利用就业政策导向。同时,慈善组织要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资金扶助和能力提升方面与高校开展合作,发挥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
另外,慈善组织还要加强与相关企业配合,积极组建爱心企业联盟,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慈善组织还可以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通过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进而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