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孝道缺失,使得大学生和长辈间的冲突频发,影响家庭的和睦。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教育,重塑他们的孝道理念,对实现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
大学生的孝道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孝道缺失状况表现在哪些方面,大学生对此持何种态度?搞清楚这些问题是研究孝道缺失原因、寻找妥善解决之策的前提。
敬老意识淡漠——行孝意识的缺失。随着老年本位的逐渐淡出,许多大学生的敬老意识日趋淡漠。尊老行孝的意识已渐趋微弱,对长辈的行为、观念不够尊重和理解。
不懂照顾父母——行孝行为的缺失。许多大学生形成了把父母长辈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而不知回报的心理,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或很少主动照料过父母,没有为父母考虑过,缺乏反哺意识。
不尊重父母——行孝理念的缺失。被父母呵护大的年轻人,尽管身体上已长大了,但是心理上依然幼稚、脆弱,处事、看问题考虑的只是自己的感受,很少顾及父母长辈的需要。
不能满足父母的成就期待——行孝责任的缺失。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注重玩乐享受,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父母的期待。初进大学校门,他们就要求买电脑、手机、MP3、MP4等所谓的必备学习用具。实际上,这些用具他们往往不是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了娱乐上,有的将用来买学习用品的钱拿去挥霍,学业也因此而荒废。
缺少对父母的精神慰藉——行孝情感的缺失。一些大学生自从进入大学校门之后,就有一种从父母长辈的紧箍咒下解脱出来的轻松、畅快感。往往到没钱时才想起父母,打电话回家就是要钱,很少问及、关心父母。很多大学生也很少和父母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忽视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关爱。
如何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
在新形势下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大学生孝道教育是所有教育者共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审视教育对象的特点以及施教的场所,加强大学生的孝道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开展孝文化讨论,提高大学生的尊老行孝意识。为了实现此目的,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只是依靠思想道德教育课进行灌输式说教的模式,在保证“两课”教学的前提下,要通过专题讲座、党团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大学生直接参与孝文化讨论,提高他们对推广孝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孝道认同感,为实现代际和谐创设有利的内在动力机制。
创造教育情境,诱发大学生的尊老行孝行为。在大学生对孝文化取得认同并对尊老行孝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应不失时机地创设一些有利的教育情境,诸如利用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节日,强化大学生的亲情意识和敬老观念。也可以通过“一封家书”、“情感交流面对面”、“我来当家”等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个大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养育之恩,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的实践中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利用典型事例,引发大学生尊老行孝的情感共鸣。现实生活中恪尽孝道的人和事并不少见,不要说全国各地涌现出来的行孝典型,就是在大学校园里,这样的典型事例、代表人物也比比皆是。这些活生生的范例对大学生灵魂的触动比坐而论道、高谈阔论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促进道德迁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每个人最早都是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人间的爱的,这种爱必然培养并生发出子女对父母以及他人的爱。而孝的本质就是一种爱与敬的情感与行为,因此,要通过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等的教育及相关活动的开展,激发潜藏在大学生心灵深处的爱心,使他们在各方面都有善举,并以此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使尊老行孝的道德风尚在他们身上得到回归,使中国灿烂文化的这一宝贵遗产代代传承下去。
加强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尊老氛围。这对于消除代际隔阂,实现家庭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