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财大

您现在位于:
【中国教育报】李飞霞:从毕业到就业 如何顺利实现人生
发布时间:2007-09-10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一些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失业”,一些没能就业的“应届生”成为“往届生”继续充斥着就业市场。但与此同时,在大学生求职竞争激烈,人们惊呼大学生就业难之时,却有许多学生可以同时获得多个大型国企、外企的录用函,如愿以偿。如今,这一现象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果说进入理想的大学是人生的第一次跨跃,而进入大学后从毕业到就业则是人生的又一次重要跨跃。该如何顺利地完成这一关键性的一跃?

顺利过渡是前提

由高中向大学的过渡和转变是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关。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努力学习,学生伴着优异的成绩、家人的期望进入大学校门。但是进入大学后,他们所要经历的往往是对大学生活环境的陌生、远离亲人后的孤独、与新同学相处时的困惑以及对今后发展的茫然。很多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学校乃至当地省市的尖子生,但是进入大学后,在众多的优秀学生中会很茫然地找不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高中和大学的学习环境、社交环境以及对于个人的评价标准都有着很大不同,大学生应及时调整心态、寻找新的社交和学习方法,积极适应环境。同时,学生要多听取长辈和学长的意见建议,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过渡,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开始新的奋斗生活。

准确定位是基础

从小学到高中许多学生的奋斗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考上好大学。而大学的奋斗目标则趋于多元化,其中包括出国、考研和就业等,这就形成了不同的定位。如果选择毕业后就业,相应的定位应该包括行业定位和自我定位。很多学生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来确定将来的就业方向的,这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对此大多数用人单位也给予了肯定和接受。但同时也要注意,大学期间的发展应该是发散性的、全面的,应该在钻研本专业的同时多了解别的专业或领域的知识,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为自己将来的多方面择业打下基础。

同时,自我定位也很重要,准确地定位自己就能在就业时少走弯路,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天赋。对于自身的定位应当是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要善于从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定位,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经历以及知识结构,不断调整定位。

知识储备是关键

知识就是财富,而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主要路径,学习也是学生的第一要务。但是,当很多学生走入大学校园之时,却放松了学习,认为“努力了十多年现在也该好好放松一下了”。这些想法使很多学生在大学伊始,要么面对大量空闲的时间不知如何利用,要么沉迷于玩耍和无休止的放松。然而,当面临毕业时许多学生会发现自身知识储备还很贫乏,远未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大学期间要有意识地提升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充实自己。

正如一位成功人士所说的:学生时代是“眼高”的,要以世界一流企业的职业要求来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要求自己。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在校期间确定好所学课程,专攻一门或几门科目,在大学阶段就能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

能力培养是重点

只凭借理论知识永远无法解决现实中千变万化的问题。在解决未来面临的问题时,除了具备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很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例如交流、组织、执行力、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不同的,包括突出点不同和平均水平不同。对此,首先要分析自己将来所准备从事的事业对于个人的能力要求有哪些。当然,这不是一个主观空想的过程,而是一个搜集各方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和总结的过程。其次,要针对这些能力要求审视自己,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有长处,哪些方面有短处。长处要继续保持,并且力争发挥长处出成绩;短处则是要努力克服的重点。比如,交流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多参加一些互动性的社团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同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不断磨砺中获得提高,平衡自身的发展。

实践锻炼是桥梁

大学阶段,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学生还要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情况,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具体来说,除了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实习实践活动外,学生可以主动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实习机会,利用假期到企业里去做一些工作,在日常的工作细节中了解企业、了解职业素质的内涵、了解企业的各种需求、培养个人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主动选择实习单位或实践项目时,应参照自身的定位来进行选择和安排。这些实习和实践的经历无疑将会成为日后就业的重要资本,而这个过程将为学子们搭建一条从校园通往社会的桥梁。

人生的每一次跨跃都将是一种新生活的开始,每一次跨跃都会有质的不同,如何成功地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跨跃是每个学子都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