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隐瞒任何观点———保险专家郝演苏其人
本报记者 林清雄
有人说他很“另类”,有人说他“钻牛角尖”,更有人骂他好“管闲事儿”。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人们对他的崇敬之情。他就是在媒体上频繁出现的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
郝演苏让保险界的一拨人没过上好年,那是由于他曝出了“手写保单不保险黑幕”。今年初,郝演苏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航意险假保单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十几份保单中,竟然有一半多保险公司没有收到底单。这就意味着有一半保单可能是假的或者被代理商私吞,而这种现象在全国非常普遍。此事经媒体披露后,保监会迅速行动,发出通知要求3月1日前彻底灭绝“手写保单”。
一位学者的言行能博得大众如此喝彩,又能促使监管层如此迅速行动,这是不多见的。令人意外的是,郝演苏对此事没有太多欣喜,反而心态非常平静,在他看来,有这样的结果顺理成章。他说,早在2002年,自己就著文揭批航意险存在的漏洞,当时领导也重视这问题,已经决定在2003年取消“黑保单”,只是全国实施起来并没有彻底。这次只不过是做彻底了而已。
那段时间,郝演苏成了知名公众人物。也似乎是从那时起,普通老百姓才真正认识了郝演苏。其实,郝演苏在业内早已有些名气。1983年从东北财经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辽宁大学教保险专业,在那儿,他作为一个助教带领了6位年轻的教师创办保险专业,成为中国高校中首位以助教身份担任教研室主任的人,辽宁大学保险系也因他曾经风光一时。在上个世纪80年代“保险是否商品化”的大讨论中,他的“保险就是商品”的观点得到了认可。而近年来针对具体保险事件的言论则使他更大众化,更具有亲和力。老百姓把他当作是“百姓保险专家”。
1993年,郝演苏调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在这块高手如林的地盘上,郝演苏光芒不减。他上课很少带讲义或做时髦的投影片,经常是昨天发生的保险新闻,今天就会成为他的教学案例。“他上课不是什么都不带,曾经带过汽车模型。”这是他的一位学生在网上的留言。那个红色汽车模型,是郝演苏自己买的,至今还在他的办公室里。那节课,他讲汽车保险还顺带从安全角度、尊重人的角度告诉同学们应如何坐车。用郝演苏的话说,他上课不是要教学生一个方法,而是要教给他们一套思维模式,让他们学会思考。
酒后驾车险、中美大都会事件、中国人寿事件……无处不见郝演苏。为什么他会是“出镜率”最高的保险学者?一位七年前从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毕业的学生这样评价道:“理论知识丰富,通晓业界最新动态,并能提出相当高水平且极具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或解决办法。”由于郝演苏1997年至2000年在香港工作,这位学生在校时因未能听郝演苏讲课而抱憾毕业,现在还在网上发帖子打听郝演苏的课程表。
在社会上,想听郝演苏讲学的人比比皆是,保险业界甚至有人以听郝演苏讲学为荣。郝演苏办公室墙上有一幅“爱心天使”的宣传画,上面有郝演苏的照片,一般人会以为郝演苏被评上“爱心天使”。其实不然。原来,去年SARS期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四川分公司发起一个人人争当中国人寿“爱心天使”活动,参加这个活动的奖励不是人民币,而是有机会与郝演苏相约蓉城,并听他一次演讲。在蓉城与“爱心天使”见面,郝演苏受到了追捧,“追星族”围着他问这问那,索要签名。而这种现象不单单发生在成都。
郝演苏是看着中国保险市场长大的一类人,也富有实战经验。他曾经在香港从事过三年的保险管理工作,现在是中央财大保险系主任,同时兼任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保险学会常务理事、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独立董事、韩国三星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咨询教授、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社会监督员等。正是由于富有实践经验,郝演苏的意见和建议才会“极具操作性”。而像他那样在中外保险机构中兼职并带有那么一点“权力”色彩的学者,中国保险界廖廖无几。
郝演苏很有个性,用时尚的话说就是“够酷,够有型”。他甚至“有型”得连给学生的毕业留言都要写一些“坚信自我”之类的话语。“我不隐瞒任何观点,我讲实话。”这就是产生“郝演苏现象”的原因所在。他在保险业大是大非问题上有独到的论断,更重要的是,他致力于维护老百姓的利益。有人送给他了一个“打假斗士”的称号,但与其他“打假斗士”不同的是,郝演苏打假不索赔,维护的是老百姓的权益,净化的是中国的保险市场。
哪一天,“郝演苏现象”不单单只属于郝演苏一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