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人物

您现在位于:
魏振雄教授
发布时间:2020-07-31 来源:《中财大学人》

—、个人履历

魏振雄,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12月7日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57年自苏联莫斯科财政学院会计专业毕业,1957-1971年在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从事会计制度设计、制定工作;1971年调往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1978年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工作,1987年7月晋升为教授。曾担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名誉主任, 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理事、财政部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顾问、中惠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及主任会计师。

二、主要贡献和事迹

1.留学不恋外、学成归国来,积极投身祖国的会计建设事业

1957年自苏联莫斯科财政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魏振雄教授抱着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旋即回国报效祖国,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先后在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从事会计制度设计、制定工作,在辽宁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工作。执教50多年来,魏振雄教授系统地讲授过会计学原理、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学基础、工业会计、经济活动分析和审计学等课程,并为研究生开设了会计理论与方法、比较财务与会计等十余门会计专业课程。魏振雄教授涉足的学科领域甚为宽广,其研究重点是企业会计学,他为建立科学、完善的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颇有影响的学术观点。魏振雄教授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审计实践工作经验。50多年来, 他在会计教育战线上教书育人、辛勤耕耘,教学和科研成绩斐然,以无私奉献和积极开拓的精神,积极地推动了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

在担任会计系名誉主任期间,和全体老师一起,在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主持并参与财会教学改革,为会计学科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获得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奖励多项,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自回国任教50年来,魏振雄教授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为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研究做出了贡献;个人业绩曾被收入《中国当代创业英才》等大型人物辞书。因贡献突出,于1992年10月荣获国务院颁发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积极参加中国会计学会的活动,先后担任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理事、财政部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顾问,自首届起,长期担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会计职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专家,参与《会计研究》编审等相关工作。

长期担任中惠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董事长,开创性地在上海、鞍山、苏州等地组建三个法人分所,以及北京等20余家分所,成立了中惠会计集团, 为我国会计事业实现做大做强、发展壮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大胆尝试,积极开拓了相关的发展路径。

退休后,仍不忘回报、服务社会,积极筹建专为自学考试会计学考生服务的北京会计专修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为会计职业发展呕心沥血,将自己的才智继续奉献给我国的会计教育事业。

2,把握理论与实务前沿,著述颇丰、成就斐然

几十年来,魏振雄教授专注于财务、会计学理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长期致力于企业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积极进行教材编写,先后出版了两部专著,自编、主编了20多部教材、丛书,参编并担任分主编的教材、工具书及实用手册等10多部,译著两部,其领域涉及会计基础知识、企业会计理论与实务、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以及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方面内容;发表论文60多篇,主编的《会计学基础》曾荣获财政部优秀教材二等奖,被教育部评为高校财经专业的推荐教材;专著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1988年编写的《会计学原理》,因体系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论理透彻、论述清楚、通俗易懂,被中国工商银行选为全国职称考试指定教材。这些论著对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和教材的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魏振雄教授始终把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方向。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简化的分批成本计算法,不仅充实、完善了成本会计理论,同时也为实际的成本计算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专著《中国记账方法》曾获1987年北京市哲学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书是我国当时出版的集各种记账方法于一书的第一本会计专业知识著作。魏振雄教授所承担的财政部课题《会计要素构成》,具有高度的创建性和很强的学术理论价值,对会计理论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魏振雄教授的学术观点与研究成果可简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1949年后我国存在的多种记账方法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指出借贷记账法是我国会计方法的必然选择。

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多种记账方法,魏振雄教授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基于研究成果于70年代撰写了《怎样记账》一书,将当时各行各业所使用的五种记账方法(即:商贸粮油供销社系统推行的增减记账法、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付记账法、工业制造业的借贷记账法、农村社队的实物收付记账法、银行金融系统的货币增减记账法)进行了系统的深入浅出的阐述,将其基本内容概括为:科目分类、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等几个方面。自该书出版之后,国内很多《会计学原理》教材都纷纷采用此种概括方法,因此方法更加简明易懂、更易于学习掌握。

此后,魏振雄教授在全面总结我国30多年多种记账方法并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调査研究,于1985年编写了《中国记账方法》一书,这部专著是当时出版的第一部系统阐述各种记账方法的专业性学术专著,回答了多年以来学者们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一直争论不休的、困扰实务界多年的悬而未决的难题,促成了我国记账方法改革的顺利进行。在该书中,魏振雄教授对我国釆用的每一种记账方法,从产生的原因、时代背景、理论依据、基本内容特征以及操作要点等方面展开论述,对每一种记账方法的优劣都做出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述,高瞻远瞩地指出,借贷记账法具有其他几种记账方法所难以企及的优点,是一种更为科学、完善的记账方法,并大胆地预测,我国记账方法的发展方向是借贷记账法,其他记账方法将逐渐被淘汰、被借贷记账法所代替,这一论点已得到实践的检验,并在其后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或制度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检验(自1993年7月1日以来,我国已全面推行了借贷记账法)。

第二,提出了简化的分批成本计算法,较早地提出了成本在决策中的相关性价值。

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釆用的分批法,无论各批产品月末是否完工,均要在各批号产品间分配间接费用,在月末存在大量未完工批数时,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当时计算机尚不普及的情况下,工作量极其繁重。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魏振雄教授深入实际进行调研,对相关企业分配间接费用的简化方法进行总结、提炼,采用案例研究方式在《会计》杂志上发表了“工具车间成本计算方法” 一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在投产批量较多且月末未完工批数较多的企业,可采用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简化方法,即每月发生的各项间 接费用,不按月在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是将间接费用先分别累计,待产品完工时,再按照完工产品累计工时比例,在各批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不对月末在产品分配间接费用的简化的分批法,这种方法大大改进了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从而成为我国制造业特别是装配制造业所普遍釆用的较为科学而且简便的成本计算方法。

改革开放初期,魏振雄教授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本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在《财务与会计》等杂志上发表了有关目标成本与管理决策、标准成本法及其运用等系列文章,对目标成本在管理决策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提出了计划成本、定额成本和标准成本等均属于目标成本,管理决策着眼于未来,是对未来行动的抉择,只有预期未来将要发生的成本即目标成本才会影响决策的最后决定,因此,管理决策所运用的成本数据主要是目标成本,目标成本不是按现行成本项目计算出来,必须采用与企业的生产能力挂钩的方法,将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管理会计尚未在我国得以推广,魏振雄教授所提出的成本与管理决策观点极富超前性,对推动成本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系统论述了会计与经济效果间的内在关系,联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实际,对我国新时期的会计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性研究。

改革开放后,魏振雄教授根据不同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发展和特点,对客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后会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不少极富创新性见解的高质量论文,这些代表性论文涉及“经济效果与会计”(1981)“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与会计”(1985)“有计划商品经济与会计”(1987)“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1994)等方面,这些论文入选了当年的《中国会计学论文选》以及杨纪琬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会计手册》,并多次获财政部等省部级奖励,这些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论述对于解放思想,促进提升与改进人们对于会计在经济管理方面作用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 国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第四,积极承担财政部课题,在国内较早地提出了“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具体分类”的论断,为会计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1年底,魏振雄教授承担了财政部课题“会计要素构成”,相关研究成果成为财政部后续发布的相关准则制度的内容,为准则制定机构所吸收、釆纳。会计要素是会计理论结构的核心问题,而之前我国学术界缺乏相关研究。该课题从会计要素的历史形成、现状、国内外比较,就会计要素各组成部分及相关理论范畴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重点对中外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联系会计准则和行业制度的问题展开讨论,在国内较早地提出了“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具体分类”的想法,对我国会计实务界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对于会计要素的理解更加具体,将会计对象、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课题结项时,经多位著名会计专家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课题有创见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对会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对财政部正在制定的具体会计准则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魏振雄教授认为,会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会计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会计学作为有效的管理活动与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并应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的需要;在会计改革过程中,魏振雄教授一贯主张遵循“洋为中用”的原则,坚持立足于我国 实际,积极研究和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政策措施作为我们改进会计工作的参考,从会计理论到会计实务,都要学习、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反对闭门造车;在认真研究、掌握我国国情与国家的方针政策基础上,有分析、 有选择、有批判地加以引用,特别是对一些带理论性思想的政策问题,更要坚持实事求是和认真谨慎的科学分析态度。他认为,在借鉴和引进的实践中,必须提 倡立足我国实际、运用科学的比较研究方法,科学鉴定国外的做法在我国的可行性与适应性;与此同时,改革必须考虑国家、企业的承受能力,尽量避免因新的转换给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不稳定因素,造成混乱。我国的会计规范与苏联的有关制度有着很深的渊源,20世纪90年代,魏振雄教授曾对中苏会计制度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尽管时至今日,苏联已然解体,但进行此项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完善会计实践,无疑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教书育人,孜孜以求;诲人不倦,造诣深厚

魏振雄教授没有忘记自己首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位会计学家, 因此,他一直把“传道授业解惑”放在与“寻道、求是”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会计教育家,他是当之无愧的。在长期的财务会计事务管理以及会计教学科研工作中,魏振雄教授始终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坚持理论研究与教学活动为实践服务的方向;二是以法规、政策为导向,结合专业从理论上学习、论述和宣传贯彻依法理财,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三是坚持把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系统和国家经济工作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据此,魏振雄教授在几十年的会计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会计学术思想,强调只有广泛学习相关知识,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才能搞好财务会计工作,对财务、会计学理论和实 践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长期的会计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魏振雄教授一贯追求并形成了严谨的学风,这个学风就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刻苦严谨,精益求精;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谦虚好学,团结周围同志和社会同仁,互帮互学共同前进,热情指导青年教师,使其早日成为会计学的教学和科研骨干。魏振雄教授深知“教书”与“育人”并重的重要性。他认为,学问是无止境的,任何科学研究,结论只是相对的。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应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和学识水平的提高,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流派的学术争论,他很少带有学术偏见,而是胸怀坦荡以理服人,不断深化自己的观点。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学术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可喜的成就,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学术界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同行的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进行更规范务实的研究,魏振雄教授积极倡导实证研究方法,要求学生积极学习、掌握、运用。

1987年魏振雄晋升为教授,并于1988年开始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指导硕士研究生63名,不少已成为所在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骨干和领导人。魏振雄教授

治学严谨,著述颇丰,为人谦和,热爱财务与会计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他既注重对学生传授学识,更注重对学生为人处世原则和良好治学作风的培养;魏振雄教授教学效果好,赢得了会计学界同仁和本校师生的尊敬与爱戴。魏振雄教授积极进取的治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作风,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每一位学生。良好的学风不仅是魏振雄教授科研教学工作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证,也是他赢得学术界、教育界师生、同行、社会尊重的基础,同时更是魏振雄教授面对多变的事物能够泰然处之,始终是一位乐观向上的科研教学工作者的思想渊源。

自魏振雄教授投身会计教育事业以来,一直站在会计教学的第一线,为我国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倾注心血、辛勤耕耘,不懈地努力着,始终坚持多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并重的原则,除给研究生教授会计理论等学位课程之外,还为本科生系统教授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等专业课程。由于魏振雄教授有着丰富的会计实务和教学经验,富于启发诱导学生、乐于启迪学生思维,坚持“厚积薄发”原 则,他讲授的会计课程因教学效果好而深得广大学员的欢迎和喜爱。

编辑:杨书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