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人物

您现在位于:
闻潜教授
发布时间:2020-07-31 来源:《中财大学人》

—、个人履历

闻潜(1930~2008),男,河南省桐柏县人。著名的经济学家。1949年初到华北大学求学,1950年9月转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51年9月被选送到国民经济计划教研室做研究生,师从苏联专家不列也夫教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1981年底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在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国家教委高等院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讨组等机构任职。兼中国高等财经院校政治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系统研究会常务理事。

二、工作成就

闻潜教授立足于中国客观实际,坚持独立思考,立意创新,是“均势市场理论和消费启动理论”的创始人。他不断开拓进取,注意从各种经济学说中汲取有用成分,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及对现实变化的敏锐察觉,形成了系统的、比较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和观点,成为经济学领域一名推出新成果的探索者。闻潜教授的主攻方向为宏观调控理论。他紧密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实际,对复合经济、均势市场、管理均衡、启动机制、调控体系等方面的论述,具有开拓创新的意义。“适度调节一均势市场一消费启动”是闻潜教授构建的宏观调控理论的核心。

三、事迹

1.中国经济研究的探索者——中财大首批博导闻潜教授

闻潜教授研究工作立足于中国客观实际,立意创新,个人专著有《社会主义经济概论》(1985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复合经济论》(1986年)、《社会主义市场模式一管理均衡论》(1990年)、《中国经济运行一层析分析》(1996年)、《中国经济运行与宏观调节》(2000年)五部,共计140万字。由他主持的合著有《宏观控制论》(1989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通论》(1994年)、《宏观调控方式的国际比较研究》(1999年)、《消费启动与投资启动》(2000年)四部,近150万字。此外,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国内重要报刊和中国香港《信报》上发表论文约300篇,还有《闻潜经济学文集》(两卷本)。

2.“真正的学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许多伟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巴尔扎克

闻潜教授先后讲授国民经济计划原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理论和中国宏观调控理论等课程,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科学基金、财政部重点研究课题和研究项目,在社会活动方面接触面广,影响力大。闻潜教授在中央财经大学学科建设方面的贡献巨大,是中央财经大学的第一个博士点——国民 经济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私下被学生们称为“首席博导”。

而闻潜教授便是“欲建百尺高楼,必先夯实基础”,相比于财政和金融等二 级学科,经济学是一门更基础的学科,构建学生的基本经济分析框架,培养学生 的经济思维能力,这对更深层次地学习是有重要意义的。经济学院在中财很多人 眼中是一个“厚重”的学院,这离不开闻潜教授的影响,他对经济学科教育的强化,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扎实与系统的经济分析基础,不论是对学生以后更深入的学习研究还是对其他二级学科知识的掌握,都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同时对学 校本身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闻潜教授与他同时代的学者一样,接受的主要是政治经济学的专业训练,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他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所表现出来的钻研精神,以及分析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对政治经济学的独特把握,都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学生许多的教益。但是,和不少与他同时代的学者不同的是,他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没有成为他日后研究的一种阻碍,因为当时的中国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虽然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知识不能完全满足解决现实问题的需求,但闻潜教授的过人之处在此便体现了出来,那种对新知识快速接受并融会贯通的能力,使他在娴熟运用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同时,很快汲取了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以此来面对中国的现实问题。

闻潜教授在不同时期的一些代表性著作,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对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探索的历史,在研究领域勇于探索的精神,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怀,是一位经济学者难能可贵的品质,经济学不只是理论,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是这门学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经世济民这个名词,是对此很好的解释。在经济转型刚刚起步的时期,闻潜教授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趋势,先后推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3月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一复合经济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年12月版);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经济失衡并面临经济调控的压力时,他又推出了《社会主义市场模式——管理均衡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1月版)、《宏观控制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11月版);在宏观调控刚刚成为决策者面临的新课题时,他继续推出了《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通论》(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在经济转型框架基本完成时,他又继续转向对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的把握与分析,推出了《中国经济运行一层次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9月版)。《闻潜经济学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中不同时期闻潜教授的著作, 体现着他这种不断探索的足迹。

探索贯穿了他的学术研究过程,只有抛开已有成果与经验分析的包袱,才能有新的突破;现实不断变化,当理论与现实不符时,出错的不会是现实,只能是理论,如果思维被禁锢于已有的框架之中,那么研究就只能在已有的牢笼中打转,无法冲破束缚,人们只有跳出来,寻找新的钥匙,理论才能成长和发展,闻潜教授正是凭借着这种对现实变化的敏锐察觉,敢于跳出固有框架的勇气,成为经济学领域一名不断推出新成果的探索者,硕果累累。对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一些新判断,也许对于一个成长于西方经济学教育环境中的学者来说,只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就可以,但是对于闻潜教授这样的中国学者来说,确实显示了他在不断突破自我方面的过人之处。不论是对闻潜教授本人,还是对广大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探索”这一精神都是推动研究发展的一剂良药。

“均势市场理论和消费启动理论的创始人。”《光明日报》(2008年6月28日刊)这样评价闻潜教授。闻潜教授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主攻方向为宏观调控理论,适度调节一均势市场一消费启动是一条完整的研究思路,也是他构建宏观调控理论的核心。他紧密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实际,对复合经济、均势市场、管理均衡、启动机制、调控体系的论述,在理论上具有开拓创新的意义。近年来对经济体制改革做跟踪研究,发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论文近三百篇,是消费启动理论的创始人,在学术界居显著领先地位。坚持独立思考,不断开拓进取,注意从各种经济学说中汲取有用成分,形成了系统的、比较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和观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有创意地提出“均势市场”观点,建立了“均势市场”理论。“社会主义市场是有计划的商品市场。然而有计划的商品市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市场,目前还存有异议。我以为,它既不是单纯由卖方统治的市场,也不是由买方支配的市场,而是买卖双方在力量上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市场。我认为,可称'均势市场'。”闻潜教授在1986年出版的《论均势市场》一书中如是说,并从市场核心、市场机制、市场组成要素等几个方面,对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作了比较,详细阐述了“均势市场”这一有进取意义的概念。

闻潜教授很早就深刻意识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 和运行方式之间的显著不平衡,也敏锐地察觉到,对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 来说,只有启动以本土消费为主导的内需才有可能推动其走向一个可持续的、相 对平稳的运行轨道,并且一直为此努力着,不断发声与呼吁,闻潜教授在《着 力以消费启动经济运行——论中国宏观调控的政策走向》一文中这样写到,“消费启动的使命是扩大市场需求,发挥需求对供给、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着力以消费启动经济运行,是市场从疲软转向兴旺的必由之路”。中国现实的经济运 行再次证实了他在理论上的洞察力,中国经济当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原因,那就是长期以来过分依赖外需、过分依赖为支持外需所进行的过度投资,而忽视了本土消费的培育与启动。不过,经过艰难的转型,取得了让人欣慰的成果,也可以看得到闻潜教授努力的回报,2007年消费超过投资, 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推动力,而2008年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之投资和出口更为明显。

4.“夫子不求名与利,后世漫传七二贤。”

闻潜教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已经在各个领域担纲骨干的优秀学生,并且深为同事及学生称道,例如,巴曙松是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教授,经济学博士,教授,保险学、精算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闻潜教授毕生在高校任教,指导了许多学生,他的教学方式,颇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之风。学生们来自各个行业、各个地区,个性鲜明,各有所长,学生们曾私下开玩笑说,闻老师指导的博士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每一个学生都很有特点。他的学生中有很多后来也从事了教学工作,或多或少有受到他本人教学风格的感染,尤其是这种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包容,在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的平台,大家可以取长补短,在实务操作上有特长的学生,与理论研究上有成果的学生可以合作互补,相得益彰;在研究机构工作的学生,与在决策部门工作的学生,在工作上也可以相互扶持。这种跨领域、跨学科的交流,不论是对学生本身还是对研究工作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编辑:高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