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人物

您现在位于:
侯荣华教授
发布时间:2020-08-03 来源:《中财大学人》

一、 个人履历

侯荣华,男,193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辽宁省北宁市人(原北镇县)。 著名经济学家。1958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工业经济专业,先后在 辽宁大学、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计统系任教。1971年先后在辽宁 省革委会教育组、省教育局、省计划委员会工作。1980年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 院工作,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经济管理教学部副主任、经济管理系主任兼党总支 书记,被评聘为讲师、副教授、教授。曾兼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宏观 经济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二、 主要贡献和事迹

侯荣华教授从事教育工作60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实干,不断创新, 在博士培养、教材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出突出贡献。

1. 从严要求,保证博士质量

侯荣华教授在博士生培养中,坚持立德树人,以正能量引导和培养学生关心 国家大事、研究改革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在培 养博士生各环节上,对自己和学生都高标准严要求,保证了博士生质量不断提 高,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博士。自1994年以来,共招11届经济学博士 57人 (其中台湾地区5人),博士后研究人员9人,合计66人。按从事职业划分:从 事教育工作27人(含两名专职科研人员),从事金融银行工作20人,政府公务 员13人,各类公司工作6人。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27人中,有教授15人,其中博导7人,副教授7人。表 现突出者:一是担任高校校级、院级领导共10人,例如,史建平教授和赵丽芬 教授,他们分别任中央财经大学主管教学和研究生工作的副校长,为学校发展、 改革和创新做出重大贡献。二是刻苦钻研业务、勇于创新,在学科建设上做出贡 献。例如,暨南大学张耀辉教授,中组部第三批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较早地提出 以构建供给控制理论为起点,把优化供应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在供给优化 条件下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并在国内率先开展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所编 《实验经济学教程》为国家级精品教材。

在从事金融银行工作的20人中,正副行长及一级部门总经理11 Ao表现突 出者:一是勤恳扎实工作、业绩突出,职务提升快,例如,杨书剑20年上两个 台阶,第一个十年升为董秘(高管),第二个十年升为北京银行行长。二是工作 表现突出,在科研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例如,曹红辉,国内外知名的金融专 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局长、高级专家。重点研 究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银行业和货币政策改革等重大问 题。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大会议 (如2008年应邀参加温家宝总理召开的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提出很多研判经 济形势与咨询政策建议,例如,参与制定“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主持制定 “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布局图等。长期担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金融咨询顾 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咨询顾问,并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天津大学等六所大 学的兼职教授。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较大。

在政府公务员中副部级1人,正局级3人,副局级2人。表现突出者:一是科研能力具有爆发力,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对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做出重大贡献。例如,王军,研究员,毕业分配在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任处长,后调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任信息部部长。 现任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和 国家开发银行咨询专家,中国广播电台特邀评论员等。

侯荣华教授对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改革与发展等问题,有创新见解, 做出卓越贡献,例如,作为主要参与者与执笔者,向党中央建言设立“亚洲基 础设施投资银行”获采纳施行。组织同志们共同完成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交办重 大现实问题项目40多个,出版专著10多部,在《瞭望》《人民日报》等刊物上 发表学术和政策建议论文300多篇。其中六项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在国内 影响大。

侯荣华教授在博士生培养中,坚持立德树人、从严要求,有三点体会。

(1) 鼓励多读书,重视理论学习。这是提高博士生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的 基础措施。为此,在专业课中增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要 求博士生按时认真参加学校规定的课堂教学,本专业的必读书目至少要完成2/ 3,杜绝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的浅读书等。

(2) 坚持博士论文的严要求。明确博士学位论文学术水平定位应是学术专 著,而不是教材,更不是调研报告或科普读物;论文题目要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一 定理论价值,选题要准确,范畴界定、内容边界要清晰;论文中必须有明确的创 新点,但不宜过多;论文中应有数学模型和实证分析;对较好的学位论文可组织 高规格答辩委员会,使答辩会成为专题学术研讨会,共组织过三次,效果极好。

(3) 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导师应通过讲课及指导阅读为博士生写论文打 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准备,可以帮助但不能代替博士生确定论文题目、理论 框架及写作提纲,严格审査博士论文的学术观点、结构体系及创新点,导师和博 士生要平等地讨论学术问题,导师指导不确切或错误要及时改正,特别是在论文 写作后期要帮助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论文质量。

2. 坚持改革,推动教材建设

侯荣华教授坚持改革,推动教材建设,取得优异成绩。自1980年以来,出 版高校教材26部,其中两部获财政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两部获教育部统编教材, 一部获教育部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两部获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EDI)培 训教材,四部获省部级下达任务。

(1) 《计划经济学》改革。1986年他和刘宗时教授编写《国民经济计划管 理概论》一书。这本教材改变过去突出计划经济,按部门计划设章结构的计划 学,改为强调商品经济,按理论、预测、决策、编制和实施五部分结构阐述计划 管理理论。在预测、决策和实施部分增加现代管理方法和实证分析,同时在实施 部分强调市场机制作用。该教材1986年被国家教委评为高等学校文科试用教材, 被许多高校使用,曾4次印刷,发行近80000册。1992年被财政部评为全国财政 系统优秀教材二等奖。

(2)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国民经济管理不应只是计划管理,也不应只是以计划管理为主的管理,应特别强 调运用市场机制的作用。1989年9月,侯教授根据此思路,按照管理客体、管 理理论、管理内容和管理机制的体系主编《宏观经济管理学》教材,由于以计 划和市场内在统一为指导思想,内容更新,更接近实际,颇受学生好评。1992 年这本教材被财政部评为全国财政系统优秀教材二等奖。

(3) 1989年国家教委招标《国民经济管理学》统编教材。辽宁大学、吉林 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中标。侯荣华教授任副主编。这本教材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 运行中的基础作用,按总论篇、功能篇、运行篇和综合篇构建学科体系。在编写 中,作者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吸收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运用系统论、 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和方法,并力争保证重点和学科体系的科学性。1993年 根据教材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一次修改。由于该教程是全国唯一一本宏观经 济管理教材,所以在全国影响很大。

(4) 2003年承担国家开放大学财经类本科的《西方经济学》编写任务。在 高鸿业、黎诣远等教授指导下,确定教材内容与分量要以高校本科教材为依据, 在基本内容、分析深度和分析方法上要略低于高校本科教材;要突出开放大学自 学特点,例如,体系周密、文字表达准确明白,各章有学习要求、本章小结和复 习思考题。该教材自2003年8月出版以来进行过4次修订,9次印刷,截至 2018年5月,共出版发行95. 4万册,2005年被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评为全国高 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二等奖,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 2016年被国家开放大学评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5) 1996年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 容改革”项目招标,辽宁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中标,张今声和侯荣华为项目负 责人。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召开全国相关院校专家会议讨论,最后教育部批准研 究成果:本科专业以国民经济管理取代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开设四门专业课: 国民经济管理学、可持续发展学、区域经济学和管理方法;提出教学方法改革若 干建议。这项成果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1) 文科教材应该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技术条件制约的相对稳定、系 统性很强的科学理论和知识。必须根据一定时期政治条件、经济发展、技术进步 和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改革,包括删除错误和充实相对稳定的新理论、新机制 和新方法等。教材长期不变是不对的,但教材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是经济 技术和改革中的每一变化立即反映到教材中。

(2) 应该深入研究学科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特点。传统观点认为,学科的 内容是由学科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不同学科研究不同矛盾,形成各学科的 研究范畴和合理边界,从而使各学科包括特定研究内容而不重复。按此观点,他 们认为,国民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为“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及其变 化规律和调控机制”,按此要求,国民经济管理学应包括管理客体、管理理论、 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管理机制等内容。

(3) 教材内容要有创新点。教材陈旧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材必 须反映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最新成果。他们提出,经济、管理类教材内容创新应包 括对已有论点、结论的完善或否定,对已有局部分散的创新点综合成系统的、综 合性科学结论,所提对策和机制有新意或操作性强,有利于目标实现,从全新角 度或新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增强已有结论、观点的科学性,研究问题属国内首次 或国外不多见等。教材中的创新观点不宜过多,要防止用谬误冒充创新。

3. 突出创新,促进科研发展

侯荣华教授突出创新,坚持科研与博士生教育相结合,积极组织博士生参加 科研,促进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双赢。自1980年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52篇, 其中A类以上刊物12篇,承担科研课题14项,其中社科基金子项目1项,财政 部科研课题2项,教育部科研课题2项,与中央部委合作科研课题5项,其余4 项为校级科研课题。出版学术专著9部,其中有4部获国家教委和北京市科研成 果二等奖。

(1) 侯荣华教授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进行跟踪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两篇论文《宏观调控的成效与基本经验》《软着陆成功与宏观调控》分别入选 1998年《中国国情报告》和《中国改革发展文库》。他为“管理理论的探索与 创新”课题起草的开题报告——“关于管理理论创新的思考”发表在《人民日 报》2001年12月22日学术动态版。论文《加入WTO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影 响与对策》发表在国家计委主办的《宏观经济管理》2002年第6期。侯教授对 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专著《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与协 调分析》(8名博士参编,1名为第二主编,3名为副主编),这部著作研究角度 新,影响广泛,2000年12月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 侯荣华教授对我国财政运行和财政政策问题有深入研究。《中国财政运 行的实证分析》(2名博士参编,1名为副主编)是他主持的与财政部合作的科 研课题最终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他所撰 写的《对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思考》(《管理世界》,2000年第6期)对积极财 政政策的实质、根据、作用力度进行了科学分析。《当前应坚持实行积极财政政 策不动摇》(《瞭望》,2000年6月26 H) 一文具体论述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 策的条件和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同时作为焦点话题发表评论《积极的财政政策 路该怎么走》(《中国信息报》,2000年8月16日)。这些观点和论述对当时实施 积极财政政策有_定参考价值和推动作用。

(3) 侯荣华教授对我国宏观经济效益问题有深入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宏 观经济效益理论与实证分析》(4名博士参编,1名为第三主编)是他主持的与 建设部定额标准司合作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 科研成果二等奖。该著作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人力、物力、财力、科技投入和管理 体制效益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实证分析。《中国财政支出效益研究》(6名博士参 编,2名为副主编)是他主持的财政部“九五”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我国著名财 政学专家刘溶沧认为,“财政效益是世界性难题,至今未见有这方面权威性著作 问世”,这部专著“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在定量分析上有新的建树”,“迄今 为止为我国同类研究中的上乘之作”。《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研究》(4名博士 参编,1名为副主编)是他与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合作科研课题成果,获北京市第 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这是我国首次对固定投资效益进行系统研究 的专著。国家统计局领导认为,此书是“第一本专门研究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 专著”,填补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 在侯荣华教授的科研成果中,有三项政治性很强的科研成果:《党的十 五大报告经济词语解释》(6名博士生参编,1名为编委)、《邓小平财经理论专 题读本》(5名博士生参编,2名为编委)和《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干部读 本》(4名博士生参编,1名为总纂)。《词语解释》是中国财经出版社申请,中央财经大学和财经出版社承办,中国新华社批准的重大项目。作者选择了党的十 五大报告中218条广大读者普遍关心、意义重大的词语,组织了对各条相关词语 熟悉的、有专长的37位教师和博士生进行分工编写,共计28万字。作者理论联 系实际,用概括语言对每_词语进行科学界定,并特别强调了对每个词语体现科 学创新发展及创新思维,多数词语,特别是重点条目,都经过多次广泛讨论而定 稿。该书的出版能帮助读者理解党的十五大精神。

《专题读本》是财政部的重大科研项目,由部长项怀诚、副部长张佑才任正 副主编。财政部部分司长、财大校领导及部分教授组成编委会,侯荣华和汤贡亮 两位教授担任总纂。为保证质量,作者们重点研究邓小平财经理论的理论基础、 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他们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财 经理论的精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财经理论的立本基础。据此理 解,作者把邓小平财经理论按财政税收篇、金融物价篇、部门经济篇和综合经济 篇分设十九章,共31万字。《专题读本》的出版不仅完成了财政部的一项政治 任务,而且也对财经系统的公务员、教师和科研人员学习邓小平理论有很大 帮助。

突出创新,促进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三点体会:

(1) 选题及确定研究角度是关键。科研项目选题是保证项目成果水平的重 要因素,他们承担的6项重大课题和8本专著,都是经济运行和经济体制改革的 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角度和成果特点的确定直接影响研究质量。例如,《宏观经 济政策研究》课题,当时从多种方案中确定从调控力度和协调力度研究宏观经 济政策,包括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分析、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本身的协调与配 合、各项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确定等。正是选定这一研究角度保证了 专著的质量。

(2) 多与业务部门合作进行科研有利于提高质量。他们和国家各部委合作 的三项科研课题,科研成果都获得大奖。《中国财政运行的实证分析》获国家教 委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研究》和《宏观经济效益理论 与实证分析》获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他们深刻体会到和业务部门合作 进行科研的重要性,选题来自实际,研究问题的观点、结论和存在的矛盾都非常 具体、现实,业务部门研究人员经验丰富,研究所需资料全面系统等。不足点是 花费时间多些,因为需要双方经常交流讨论。

(3) 培养博士生和科研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双赢。培养博士生的最关 键问题是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参加重大科研 课题,从科研实践中加以培养和提高是极为重要的。其做法是,除让所有博士生 承担部分撰写任务之外,还应把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较高的博士安排为项目成果 的主编或副主编,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迅速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组织科研团队 活动能力,使博士生们不仅承担本人写作部分,而且在研究重点、结构安排及创 新观点上下功夫做贡献,最终有利于提高博士生科研能力并能为课题取得好 成绩。

编辑: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