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是中央财经大学实行学院制以来建立的第一批学院之一,是学校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的主要单位,也是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单位。2013年以来,学院承担了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职能,积极推动制订经济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此同时,学院依托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和北京市专业建设共建项目“经济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经济学家梦工场”教学改革示范基地,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一、以“教书匠”之质朴初心、“手工打磨”之精湛工艺,铸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驱力
“经济学家梦工场”教学改革示范基地从2013年开始运行,截止目前已开展10期活动,旨在课堂之外,打造一个通过微信课堂、科研助理、坐诊答疑、讲座辅导、专业提升工作坊等学术形式,帮助全校本科生提升经济学专业素质、栽培经济学英才的造梦基地,发挥经济学科基础教育对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的正外部性和支撑服务性。“梦工场”之所以称为“工场”,强调的是其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是“匠人”般因材施教的手工作业,而非统一规格、批量生产、机械制造的流水线,重视的是教师与学生、人与人之间思想的流动、人格的影响、知识的教授、学术的传承。无论是一对一的坐诊式答疑,教学相长的专业工作坊,还是协同创新的科研助理,期待的都是高水平师资依托学术优势,以“教书育人”的质朴初心投注时间、精力、思想、智慧和情感,以“手工打磨、量身定做”的精心、精致、个性、特色工艺,倾心注力培养经济学精英人才。“经济学家梦工场”力求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将“经师”和“人师”相统一,是专业教育和德育工作融合的实践,同时也促使德育工作逐步由灌输型向引导型、由说教型向渗透型转变。
二、以“夯实基础、培养兴趣、提升能力、厚重底蕴”为重点,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四维布局
经济学是财经类大学的办学之基,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成效、学习效果和运用能力对财经高校学生在专业提升、进修深造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学家梦工场”以需求为导向,注重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明确了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思路:一是强调学生人文素养、知识底蕴和道德品质的塑造;二是注重学生专业兴趣、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的训练;三是深化学生立足实际、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意识。梦工场在近5年的实践运行中不断整合校院两级资源,充分利用社会支持,建立并形成了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精度、视野宽度、学术高度、人格厚度”四维布局。
(一)以“一对一”的坐诊答疑和“以点带面”的专题辅导提升专业教育的精度。
梦工场强调对学生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和训练,每学期组织授课教师每周在两校区同步开展经济学基础课程坐诊答疑,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帮助低年级学生巩固课程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帮助考研学生解决复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同时,为帮助低年级学生建立更为扎实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帮助继续深造学生梳理经济学的框架脉络,梦工场根据学生课程安排,每学年组织优秀教师开展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宏观经济学的专题辅导,以分章节串讲的形式,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助推学生专业发展和升学深造。
截至目前,梦工场累计举办面授答疑活动155次,组织教师专题辅导50场次(共110学时),辅导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等主干课程。
(二)以“激发兴趣”的微信课堂、“浸润理想”的润园对话和“打破围墙”的在线慕课、“立足前沿”的学术平台拓宽经济学视野的宽度。
创办“微信群”为授课平台,并依托第三方平台实现多群转播、实时直播,每学期邀请专业教师以语音授课与学生实时互动,授课内容覆盖到经济学人物、发展历程、热点话题和老师的在研领域,以新颖视角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促使学生博观约取,激发学习兴趣。
2016年以来,经济学家梦工场以班主任为主要力量,依托学校青年创新团队,以学院本科生为主体、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润园对话”活动,期待青年学者与青年学子就“做人做事”“学习学术”等不同主题进行的递进式探讨,以师生间思想的碰撞、学术的共享、情感的流动以及行动的支撑,激发教师育人的“内生动力”,实现专业教育和德育工作相融互促。
2018年,在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支持下,由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梦工场”平台孵化,由经济学院张琥副教授整合资源组建团队,打造《创业融资》慕课课程,这是经济学家梦工场“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和线上线下课程体系的重要尝试,目前《创业融资》慕课已在中国大学MOOC网正式上线,已有近1万人报名课程参与学习。
同时,依托“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龙马经济学双周学术论坛”等学术平台,邀请国际国内知名学者举办专题讲座,与学生一起触碰和交流经济学领域最前沿的热点,帮助学生多途径、多角度了解专业、深化素养。
截至目前,梦工场邀请近50余位教师开展63场微信课堂,邀请15位中青年学者举办15场润园对话,举办热点前沿专题讲座200余场,将学生的表层兴趣延展和巩固为专业兴趣,将兴趣点转化为学习和研究的优势点。
(三)以“合作研究”的专业工作坊和“协同创新”的科研助理制度提升学术研究的高度。
同工匠手艺传承的学徒制一样,梦工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教学,先后运转“经济学前沿”“经济行为与博弈”“计量经济学与stata应用”“公共政策与宏观计量”等10余个专业提升工作坊,由教师团队牵头,以连续性、跟进式培养方式,围绕研究专题定期组织学生研读、分享、汇报文献,并穿插科研方法、科研技巧的分享交流,通过小范围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学术素养。
同时,以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推行科研助理制度,先后遴选300余名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育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教授研究的基本工具和基本方法,并以科学、全面、严谨的研究计划和创新训练,促进学生学习真知识、发现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提出真见解,实现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四)以“通古论今”的经典读书和“学以致用”的实践课程积淀综合素养的厚度。
经济学家梦工场强调厚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提升专业应用的实践能力。人文素养是根,有厚重的人文底蕴才能为专业主干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梦工场向下重视对学生内在人文素养的挖掘,2015年以来,梦工场开办“经典读书会”,由海归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国内外、中英文经济学和文史哲的经典书目,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厚重人文底蕴。
职业素养是枝,专业主干之上的壮大繁荣离不开职业素养的拓展延伸。梦工场依托中富投资战略研究中心开设中富投资讲堂,讲授“股权投资与资本市场”现实情况,依托“数链智库”开设“金融业之窗”微课,邀请行业精英、优秀校友进行金融业介绍和行业分析,依托学院教学团队开设“十九大关键词”微语音,引导学生立足专业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实践课程促进学生经济学理论素养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为培养熟悉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懂得投资和资本市场实务知识的跨世纪人才服务。
三、将“微信”“慕课”新媒体应用于教学实践,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互联网+”模式
经济学家梦工场抓住“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以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为途径,以迎合学生个性与需求为导向,将“微信”“慕课”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打造移动翻转课堂,探索人才培养“互联网+”模式。
(一)将专业课教学拓展到手机终端,“微信课堂”成为“互联网+教学”的新尝试。2014年,经济学家梦工场准确把握学生“借助移动终端获取信息资源能力不断提升,惯性不断强化,对线上资源偏好程度不断提高”的特点与趋势,结合微信这一普及度高、可塑性强、功能全面的即时通讯工具,以500人的微信大群为依托,并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多群转播和语音留存,搭建移动式互动授课,邀请优秀教师面向全校学生讲授网络公开课。微信课堂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便捷、可存储、可反刍、图文并茂的信息库;经济学家梦工场公众账号的创办,相关资讯的实时发布,有效信息的长期存储,充分拓宽了在线教学的资源传播渠道,提供了系统、全面、稳定的支撑,实现了对学生教育的“云”服务。梦工场微信课堂自创办至今,听众已经覆盖到校内外千余名师生。2015年1月3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以“中央财大有个‘经济学家梦工场’”为题对梦工场微信课堂进行了专题报道,其授课形式也相继在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福建仰恩大学等高校推广。
(二)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慕课”打破大学的“围墙”。2016年起,经济学家梦工场积极探索全新的在线课程模式,先后尝试微视频、微语音等多种形式,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全国创业类慕课建设课题”为契机,在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支持下,梦工场把握机会,配合张琥副教授孵化建设《创业融资》慕课课程,这是经济学院“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尝试,也是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举措,是在线上线下相结合创业类课程教学模式方面的积极探索。
“经济学家梦工场”教学改革示范基地自2013年运行至今,累计举办各类活动400余次,组织校内外教师参与梦工场活动500余人次,惠及校内外师生、校友6000余人(慕课的社会影响力未计入),成为在京高校中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品牌,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大学生》的相继报道也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学校的影响力。梦工场教学探索的成功运转得益于学院教师的支持,五年中学院70余名专业教师、10余名行政人员全部、多次地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到活动的各个版块中,辅导时长近2000个小时。每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内驱动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教育兴邦的家国情怀,是经济学家梦工场推动教学改革的不竭动力,也是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