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您现在位于:
保险学院褚福灵教授:保障改善民生的新视角——精神保障
发布时间:2018-03-14 来源:保险学院

政府工作报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建议中,强调了要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该提法扩宽了保障改善民生的内涵,创新了保障改善民生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

政府工作报告在2018年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建议中指出: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该报告在阐述了“着力促进就业创业、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等民生工作之后,创新性地提出了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政府工作报告在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神食粮部分强调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好新型智库。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为人民提供充分的精神保障,是保障改善民生现实实践的新领域,是保障改善民生理论研究的新高地,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学习与深刻领会关于提供精神食粮是保障改善民生重要内容的论断,并教学科研中加以贯彻落实。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