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智慧城市、人的行为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依照对等原则专项联合资助,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诺瓦东南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四校联合主办,并由我校科研处和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合作承办,会议全程得到了协办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转型与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我校)、我校全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借鉴了国际学术领域广泛采用的workshop模式,与会来宾由中美双方面向全球相关领域著名学者遴选邀请,得到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学者的积极响应。会议以可持续发展背景为依托,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中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人的行为影响、粮食-能源-水纽带关联以及基础设施面临的机会和挑战等议题了展开交流互动;在总结深化城市与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网络、未来可持续人居生态系统协作研究网络既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国际合作研究模式,对开启新的合作研究命题进行了充分论证,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建立该领域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网络。
为更好的实现会议目标,日程安排由主题演讲(4个)、嘉宾报告(20个)、分组讨论、研讨与总结四个环节组成。
中方基金项目负责人与美方基金项目负责人发言
主题演讲环节,美国罗格斯大学绿色建筑中心主任Clinton J. Andrews教授围绕人的行为对智慧城市系统不同层面的影响,指出可以通过物理类比、经济、心理、社会、政治等维度刻画人的行为,并研究其对建筑、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等层面的影响;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党委书记、未来城镇与基础设施研究院执行院长方东平教授围绕韧性城市的议题,介绍了通过开放、合作的数字化平台综合应用观测、建模、仿真、可视化手段,综合数据分析,进行韧性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维护及评估的研究框架,强调了在这一系统性研究主题方面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城市永久材料与可再生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Patrick Phelan教授探讨了绿色建筑与使用者健康的关系,强调了在追求绿色建筑节能效益的同时,重视其对使用者健康影响的必要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徐辉介绍了我国在基于大数据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实践与挑战,并以北京的城市发展为例与到会的国内外学者共同探讨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未来发展方向。
主题演讲
嘉宾报告环节,来自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纽约理工学院、诺瓦东南大学、德州农工大学、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曼彻斯特大学,迪肯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研究机构的国内外著名学者围绕智慧城市对工程规划设计、实施的挑战,开放数据与专用数据,智慧城市与食物-能源-水关联系统,人的行为与工程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就自己的研究专长、研究成果、正在进行的和未来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了专题报告。学者们就每场报告的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互动,聚焦于“智慧城市”、“人类行为”和“可持续发展”三大主题进行了跨学科的思维碰撞,产生了诸多科学研究的着力点,为分组研讨环节积蓄了话题基础,明确了研讨方向。
嘉宾报告及现场互动
分组讨论环节,会议组织者之一、来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朱益民教授根据主题演讲、嘉宾报告的内容及讨论焦点,从智慧城市、人类行为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本次研讨会报告阶段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研究焦点、数据与模型、技术与政策等方面所涉及的学术问题和学科交叉点,并提出了分组研讨的任务和目标。
分组讨论
研讨与总结环节,朱益民教授、Phelan教授代表各小组进行了讨论总结,详细报告了各组针对上述问题的讨论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共享与整合,专家学者们对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达成了共识,进一步强调了形成该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长效机制的必要性,明确了构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跨学科、跨国家和地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研讨与总结
本次研讨会已促成部分中美与会学者开展合作研究及联合申报国家级合作研究项目的共同意愿,本次会议形成的各项成果将以书面报告形式分别呈交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更好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