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您现在位于:
“第七届人力资本与劳动市场国际研讨会暨2015年中国人力资本报告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5-12-14 来源: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

12月12日,“第七届人力资本与劳动市场国际研讨会暨2015年中国人力资本报告发布会”在学术会堂召开,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CHLR)对外发布了《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15》(《报告》)。我校副校长史建平教授,李海峥教授,《中国经济评论》主编、俄亥俄大学荣誉教授Belton Fleisher,华夏基石董事长、人民大学教授彭剑锋,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人才官马建斌,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卢旸,特邀评论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特邀评论专家、布兰迪斯大学教授Gary Jefferson,特邀评论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Scott Rozelle,特邀评论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辛涛,“双师项目”云南和内蒙古参与项目的中学校长,CPS团队出席了会议,中心(CHLR)人力资本项目团队、国内外学者、媒体记者等100余人参加了大会。

我校史建平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史建平副校长认为,历年报告发布以及同时召开的国际研讨会,对我校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资源共享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对于中心即将开展全新的CPS项目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会对项目提供多方面支持,并期望CPS这一由多国共同参与的项目能够合作成功。

我校史建平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报告》基于中心(CHLR)“中国人力资本的测量及人力资本指标体系的构建”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央财经大学的专项资助。该项目旨在建立中国第一套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本指数,定量描述中国人力资本的分布及发展动态;为更深入地研究人力资本及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综合度量指标;在实践上为政府的相关重大经济社会决策提供定量依据;同时为中国人力资本的度量方法和指标成为国际人力资本指标体系的一部分,人力资本作为国民账户的一部分纳入到我国国民财富的衡量体系提供前期工作。该项目由李海峥教授主持,人力资本指数收入计算法——JF方法的创始人Barbara Fraumeni教授,中心所有全职、特聘教授,以及全体研究生和行政人员共同参与。该项目成果《中国人力资本报告》,自2009年首次发布以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每年定期发布的更新引起广泛社会反响。

《报告》由李海峥教授、Barbara Fraumeni教授和Carsten Holz教授于会上发布,包括1985-2012年间全国人力资本数据,及人力资本主要的构成要素的教育、区域、性别、老龄化等方面的变动趋势。《报告》发布在1985-2012年间:全国实际人力资本总量增长4.8倍;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6年增加到9.9年,全国高中以上人口占比从13%到34%;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从32岁增加到36岁;全国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国的人力资本生产效率上升,物质资本生产效率下降。《报告》发现:2012年的人均人力资本和人均劳动力资本排名前5名的省份全部来自东部地区,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和江苏;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人口增加推动的;城镇化是各区域人力资本增长最为显著的推动因素;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是劳动力人力资本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教育增长同时是人力资本和劳动力人力资本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港台地区高中以上人口和大学以上人口的占比远高于大陆,但人力资本和人均人力资本的年均增长率低于大陆地区。

=李海峥教授发布《报告》

人力资本指数收入计算法——JF法创始人 Barbara Fraumeni教授发布《报告》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 Carsten Holz教授发布《报告》

随后,4位特邀评论专家对《报告》提出未来改进期望。会议对建立复杂技能测评实验室进行了介绍,旨在将人力资本度量从宏观层面扩展到微观层面。复杂技能测评为多国参与的合作项目,北大方正集团和华夏基石集团作为技术支持参与该项目在国内的开展。从各国学者提交的98篇论文中选取的40篇论文在平行分会中进行宣讲,涵盖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相关的教育、收入、健康、贫穷与行为、劳动力市场、就业、移民、人力资本、子女和复杂技能解决等10个主题。

特邀评论专家《中国经济评论》主编、俄亥俄州立大学 Belton Fleisher教授点评

特邀评论专家布兰迪斯大学 Gary Jefferson教授点评

特邀评论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李实教授点评

特邀评论专家斯坦福大学 ScottD. Rozelle 教授点评

附:2015年中国人力资本报告的主要内容:

2012年的人均人力资本和人均劳动力资本排名前5名的省份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和江苏。

从1985-2012年,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6年增加到9.9年,其中农村从5.3年增至8.6年,城市从8.1年增至11年;全国高中以上人口占比从13%上升到34%,其中农村从8%上升到14%,城市从27%上升到50%,城乡差距显著。

全国实际人力资本总量从1985到2012年,增长了4.8倍,在1995年之后增长明显加快。以2012年为例,城市和农村的人力资本总量占比分别为79%和21%。城市和农村的人均人力资本的年均增速分别为5.1%和4.2%。

城乡的人力资本储量即0-15岁人口的人力资本的占比都呈现下降趋势,反映了老龄化的影响。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呈现上升势头,从32岁增加到36岁。

对比6岁、12岁(小学毕业)和16岁(初中毕业)青少年男女的人均人力资本可见,城市的趋势较为平缓,在农村则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表明农村女孩与男孩的人力资本差距在逐渐扩大。

港台地区高中以上人口和大学以上人口的占比远高于大陆,但人力资本和人均人力资的年均增长率低于大陆地区。

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可以反映劳动力质量,1995年之后各区域均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区域发展不平衡。1995-2012年,东部年均增速为7.2%,中部6.7%,东北6.2%,西部最慢,仅有5.1%。2012年的东北地区的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为东部的70%,中部是东部的61%,西部只有东部的43%,还不到一半。

GDP和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比值反映了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各区域都在增加,而GDP和物质资本的比率都呈下降趋势。

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增长主要是由劳动人口数量增加推动;但1995年后,劳动力质量因素的推动增强。

城镇化对人均人力资本增长的贡献最大,尤其是在1994年之后;其次是教育。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增加,这种推动作用并不可持续。

但对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增长而言,教育贡献最大,其次是年龄结构的贡献;然而年龄的贡献率在1994年之后显著降低,在东北地区甚至为负值,说明“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教育是推动人均人力资本特别是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对人均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小于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因此,如果在较低教育层级扩展,如实行12年义务教育,则会加速人均人力资本的增长。

总而言之,中部的人力资本形成主要依赖教育和城镇化,发展趋势比较乐观。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发展呈现后劲不足,其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已经对人力资本造成负面影响。

人力资本区域分布及发展趋势表明各区域都应该继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西部地区;同时还应继续加大教育的投入,特别是推广12年义务教育;另外,放松独生子女的政策有利于人力资本的增长;从区域发展趋势来看,需要重点帮助东北地区投资人力资本。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