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

您现在位于:
《崔敬伯财政文丛》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5-06-23 来源:财政学院

6月16日,由我校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央编译出版社主办,我校财政史研究所承办的“《崔敬伯财政文丛》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会堂702举行。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科研所代表、中国民主建国会代表、全国著名财政史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及崔老家人等6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崔敬伯财政文丛》首发式由我校财政学院院长、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马海涛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李俊生教授、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助理贾宇琰、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王朝才、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副所长靳东升、中国税务学会副秘书长焦瑞进、中国民建北京市常务副主委任学良、吴敬琏先生的代表范世涛及崔敬伯长子崔君望先生等8位代表先后为首发式致辞,对崔敬伯老先生在财税等领域的卓越贡献及专于研究的高风亮节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术研讨会由我校财政史研究所所长王文素教授主持,我校孙翊刚教授和汤贡亮教授、中国税务报刘佐总编、北京大学周建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陈勇勤教授、天津财经大学李炜光教授、东北财经大学齐海鹏教授、税务总局科研所刘燕明研究员、河北省地税局科研所李胜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杨志勇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付志宇教授及本书责任编辑杜永明先生等12位财政史专家学者对《崔敬伯财政文丛》一书的理论价值及其对当代财政税收体系的借鉴意义进行了热烈研讨。

崔敬伯先生一生勤奋好学,知识渊博,特别专于财税理论和财税史研究。他既是民国时期现代财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及传播者,也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财政史学界“七校八老”之一的教育家。1955年5月,崔敬伯先生调任中央财经大学前身——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副校长,为财政史的研究和传承,为中央财经大学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60年之后的今天,为纪念他孜孜不倦探索财税理论的光辉一生,《崔敬伯财政文丛》一书由崔家后人、我校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财政史研究所和中央编译出版社通力合作完成,它为今人研究民国财税制度和治税思想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原始资料,必将推动财税理论和财税历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附:崔敬伯先生简介

我国著名财政学家、财经教育家、中央财经大学(原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政干部学校)老领导、教授崔敬伯(1897-1988)先生,早年留学日本、英国,攻读财政经济。归国后以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研究税学、创立新税、主持税政、普及税理的工作中。除担任过多所大学的教授,讲授财政经济学以外,还曾以国民政府川康直接税局局长、财政部直接税署副署长、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税务总局副局长的身份,直接参与了民国和新中国的立税、治税和办税工作。在税收理论、立法、实践、教学等各个方面,为中国的税政建设和财税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崔敬伯先生,直隶宁河(今属天津)人。早年曾就读于天津北洋法政学堂附中、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商科。后留学日本东京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1932年回国,曾任燕京大学、北平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教授,国立北平研究院研究员,川康直接税局局长,中华民国直接税署副署长和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其间致力于将西方财税理论和民主思想介绍到中国,并积极推动其在中国的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崔敬伯先生于1949年12月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税务总局副局长,并参与筹备和召开首届全国税务会议,参与制定《全国税政实施要则》,统一全国税政,创建新中国税制体系,成为新中国税收体制的奠基人之一。1950年10月,他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历任民建中央委员。

1955年5月,崔敬伯先生调任中央财经大学的前身之一——中央财政干部学校,任副校长,负责教学研究工作,同时兼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1958年2月起,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专任教授,“从事教学,专研财政”。1960年与王子英先生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首次开设“中国财政史”课程,并写出讲义。1963年,不顾67岁高龄,完成了《中国财政史》第二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被剥夺了工作权利,身心遭到严重摧残,但他却将自己珍藏的一部分中外财政专著,捐献给中央财政金融学院。1980年2月,他被推选为中国财政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同月,他与王子英先生合著的《中国财政简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被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高等财经院校教材。1982年2月,他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汉语教研室编纂的《财经古文选》作序。1987年2月,他的《财税存稿选》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从1983年6月,他被聘为中国财政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会顾问。1984年12月,他被聘为中国税务学会顾问。

1988年5月27日,崔敬伯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在为崔先生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崔敬伯先生一生勤奋好学,知识渊博,特别专于财税理论和财税史研究,他既是民国时期现代财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及传播者,也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财政史学界"七校八老"之一的教育家。他为财政史的研究和传承,为中央财经大学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原财政部税务总局局长刘志城言:“在我们整理税史、研究改革的时候,回溯过去,总能想到崔老的业绩。”

为使今人了解和继续研究崔敬伯先生的财税思想,为反映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史研究的历史渊源,更感谢崔敬伯先生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理论和财政史学科建设做出的贡献,在崔敬伯先生第二代至第四代后人所做大量文稿资料收集、整理和核校等工作的基础上,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央编译出版社携手推出3卷本、160多万字的《崔敬伯财政文丛》,以纪念崔敬伯先生孜孜不倦探索财税科学的一生。

诚如吴敬琏先生所言,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敬伯先生生平事业的最好纪念,更将成为研究现代中国财政学和财政史的一部基本的参考文献”。

编辑: 孙颖